原|2024-07-07 05:26:45|浏览:77
卜香莲
相传,蒙恬的军队路过善琏时碰到一个姑娘在河里喊救命,于是将她救上岸,询问之后得知姑娘名为卜香莲,因为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官府还不肯放过她,因而想要自杀。
蒙恬也因此了解到当地人们的苦难,将运送的饷银分发给乡亲们,解散军队归隐田园。某一天,蒙恬捡到一撮羊毛,随意插在竹管上就带到了卜香莲的家里,卜香莲听说蒙恬写字很好看,于是就用刚才的羊毛加竹管写了几个,但是因为羊毛太硬,很不顺手。
蒙恬随手把笔放在了窗台上,但是不小心掉在外面被石灰泡了一夜,第二天卜香莲找到了笔,把毛梳顺之后又弄掉杂毛,蒙恬再用的时候就顺手多了。
这件事情传了出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专门修建了蒙公祠,还为他们塑造了两尊雕像,而他们相遇的那条河,就改名为蒙溪。
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
秦二世继位后,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杀害。
众说纷纭因为历史上关于蒙恬的身世、战功、形貌等方面的资料较少,因此蒙恬的身高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数据支持但根据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内容可以看出,蒙恬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的形象在历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当时的战争中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在《蒙恬列传》中,主要记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迹。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他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
始皇兼并天下后,他又率领三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北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土地,修筑长城一万余里,风风雨雨、烈日寒霜,驻守上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蒙恬的技巧,主要靠2技能举盾蓄力的伤害,一直按着平a就可以蓄力霸体打出高伤害。
1、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2、令则行,禁则止,毋有所怠
3、军无众寡,士无勇怯。以治则胜,以乱则负
4、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5、众寡同力,则战必胜,守必固
6、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7、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8、以逸待劳,以静制动
9、以战代守,以击解围
10、黑色,光明的预演
11、士虽破敌,但滥行杀戮,斩之
12、严阵以待
13、全军列阵
14、用兵之道,在于用阵
15、为阵之法,在于分合
16、方圆之阵。
17、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18、雁形之阵
19、兵贵神速
20、吾等速战速决
蒙恬的后代现就是淳化县十里源西北2公里处的蒙家村,该村现有人口3000余人,90%的人姓蒙。
1、首先恬读[tián],念第二声。
2、这个字非常容易和括的读音弄混,毕竟大多数右边是“舌”的字都念“kuo”。
3、恬有着[安静]、[坦然]、[毫不动心]的意思。
4、恬的常用词组有[恬静]、[恬不知耻]、[恬淡]、[恬美]等。
5、分别指【恬适安静】、【 泰然处之,不以为耻】、【人的性格恬静】、【人或生活恬静美好】的意思。
6、蒙恬这个名字和秦国第一大将的身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蒙淡云
蒙恬:原配胡氏生二子:长子蒙崇德、次子蒙宜德。
蒙崇德:生子蒙淡云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
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曾经改良毛笔,被誉为“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