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8-14 05:03:05|浏览:60
讲究忠孝治国,百善孝为先。
1、从崇尚伦理道德的原则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内圣外王”之道,孔子认为要把道德原则贯彻到政治生活中去,用道德手段治国安民,才能真正管好国家。认为单纯用行政的法律的办法管理人民,只能使他们畏祸而守法,不能使他们具有道德观念。用道德的办法来教育、感化人民,用礼来约束他们,不仅能使之守法,还能使之具有道德自觉,心悦诚服地守法遵礼、知耻从善。
2、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与统一的特点,首先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天人协调”的观点。《周易大传》的作者就认为,太极是天地的根源,天地是万物的根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就肯定了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华民族文化有字画、剪纸、戏剧、年画、国画、陶瓷、武术、杂技、编织、茶艺等。
1、字画,中国风字画,彰显居家儒雅风范;
2、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3、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4、武术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
5、杂技指柔术、车技、口技、走钢丝、变戏法等。
中华民族,是由汉族为主体,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构成的
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区别
1地区的区别
中华民族文化专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包含了不分地区,不分人种,只要你的民族有信仰那你的信仰就是你的文化标签。
2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传承了多年文化就分为多少种,而民族文化可能更趋向于世界范畴。
民族文化: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都是用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逐渐减弱。
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某地域内的所有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所有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
2.《老子》
3.《庄子》
4.《韩非子》
5.《孙子兵法》
6.《黄帝内经》
7.《史记》
8.《世说新语》
9.《贞观政要》
10.《金刚经》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2、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3、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5、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讲,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有非常多的理由。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个:一是我们始终在不断创新和更新;二是我们始终在开放。正因如此,我深信中华文化凭借其强大生命力,可以保持长盛不衰。
第一个例子,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以独特的方式一脉相承。当初有不少负有改革思想的专家学者曾经希望方块字融入世界主体、成为拼音文字,但都没有成功。我想未来数字化技术也不能改变方块字本身的特点。
但现在回头看,我们也会发现,汉字本身是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钟鼎铭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文字本身在不断简化。很多人以为汉字的简化是上世纪50年代发生的,但有关专家告诉我,最早的简化字可以追溯到东汉、东晋,更多的其实是出现在宋元明清。
第二个案例,我想说云冈石窟。我们都知道,云冈石窟是从犍陀罗艺术直接引进的、没有经过渐变环境——北魏时,犍陀罗艺术直接传播到了云冈。但到了云冈以后,为了当时统治者北魏皇帝的需要,这样的犍陀罗艺术马上北魏化了——最有名的“昙曜五窟”中的佛像就是按照北魏皇帝雕塑的。
与此同时,云冈石窟又把希腊艺术等一些西方因素都引进来了,所以,我们今天在云冈石窟能看到丰富的反映希腊艺术的作品,甚至反映出西方的音乐、艺术、舞蹈等。犍陀罗艺术在短期内传到了云冈,一路发展,影响了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一系列石窟,出现在华北一系列的佛像、造像上。这一切,正是基于这种开放的心态、开放的举措。
文化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
烽火台
悬壁长城
新城魏晋壁画砖墓
北宋黄陵
黄帝宫
商代遗址
虢国墓地车马坑
甘棠苑、钟鼓楼
明显陵
皖南古村落
武当山古建筑群
苏州古典园林
丽江古城
明清皇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
文化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
黄龙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
自然遗产:
黑山岩画
武夷山
承德避暑山庄
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