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01 20:14:46|浏览:48
湖湘文化的精髓12个字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上句取自左宗棠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下句取自《道德经》的“不敢为天下先”。这条口号,突出表现了湖湘子弟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精神,历史上左宗棠在家治学、毛领袖在长沙求学时,都曾以此自勉。用今天的语言来解读,就是具备天下意识、大局意识。
精髓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
精髓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
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骄傲,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基本精神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敢为人先,自强不息。而与时俱进与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两个重要品格。
王夫之是湖湘文化的灵魂、核心,乃至后世所有湖南人的“精神之父”。对湖南明清以后直到今天如此辉煌局面最大的影响者,湖湘文化的真正的、最大的鼻祖,还是王夫之他老人家。他继承和总结了岳麓书院乃至更早的湖湘文化之大成,并开启了后来的湘军、魏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人物。而且,对王夫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我认为应该还要再提高。他是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集大成的伟大人物,对中国古代体系庞大、内容广博和精深、浩如烟海的思想、文化,他是总结、结束;到魏源、龚自珍、梁启超、康有为等启蒙思想家是发展、过渡到近代;而曾国藩、林则徐直到孙中山、黄兴等人便是实践和运用了。
湖湘文化的精髓12个字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湖湘文化的特点
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范仲淹在此写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成了先忧后乐的精神象征,激励了历代湖湘士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贾谊被贬湖南,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七律·湖南湖湘文化行
三湘四水润湘楚,道南正脉承孔儒。
魏源睁眼看世界,曾公三立垂千古。
湖南人材半国中,屈贾之乡出圣主。
半部国史湘人铸,中兴将相什有九。
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一个骄傲。“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然而,到底什么是湖湘文化,它究竟形成于哪个时期,它最突出的特色与闪光点是什么,它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
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七律·湖南湖湘文化行
三湘四水润湘楚,道南正脉承儒。
魏源睁眼看世界,曾公三立垂古。
湖南人材半国中,屈贾之乡出主。
半部国史湘人铸,中兴将相什有。
刘逸生《游湘西张家界》
石磴回环踏不穷,连柯接叶掩苍空。
行人身在碧波底,只少游鱼拨尾红。
胡寅《题湘西小景》
身在山中不见山,山前行客未能闲。
何人水墨秋毫外,十里湖西尺寸间
忧乐精神是湖湘文化的基石,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魏源的“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到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等,无不浸润着忧乐精神的思想元素,而岳阳楼正是这样一个载体,将湖湘文化传向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