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02 19:27:48|浏览:84
●故宫文化的四个特点:其一,故宫文化是上层的、主流的文化。其二,故宫文化有它的整体性,这种文化整体性是故宫学得以提出的重要依据。其三,故宫文化虽属上层文化,但又与民间文化、地区文化相互影响。其四,故宫文化也包括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
故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和认识。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无法回避它作为皇宫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在491年的岁月里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执政。这里是封建王朝的权力中枢,在国家历史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看待故宫,或者说了解故宫文化,对我们认识故宫是很有裨益的。
故宫文化就是宫廷文化,是作为紫禁城皇宫时的文化。故宫文化也是丰富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宫殿建筑、宫廷收藏以及宫中的文化活动,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宫廷的各种人物,特别是紫禁城的主人、贵为天子的皇帝。
从政治上讲,故宫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威权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象征,是一个政治符号。在中国历史上,坚持传统的宫殿制度又与政权的继承性、正统性联系在一起。因而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为求争取汉族上层分子的支持与合作并减少汉族民众的反抗,在所建政权的形式和宫殿及都城、礼仪等典章制度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比附、效法汉族传统,尊崇儒家,以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元新建的大都及宫殿就是如此,而清人则完全使用了明朝的宫殿,当然,历代在宫殿建设上也会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色,但基本格局则是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从文化上讲,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及审美观念等,都通过故宫建筑语言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故宫匾额楹联相当多,因宫殿使用功能的差异,各处风格不尽相同。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故宫最重要的宫殿,明初的殿名分别为奉天、华盖、谨身,体现了奉天承运的主旨;嘉靖时改为皇极、中极、建极,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现在的名称则是清人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改的,希望以“和”为准则,反映了其作为少数民族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意愿,顺治的年号也体现了这一含义。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又拟改三大殿名为承运、体元、建极,取“承天建极,传之万世”之意。这也是故宫匾额名称的政治文化内涵。
故宫文化大致有这么四个特点:
其一,文化人类学有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主要研究一个文化中的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关系。以此来看,故宫文化属于大传统,是上层的、主流的文化。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
其二,故宫文化的整体性。故宫文化虽然相当丰富,涉及许多方面,但这些方面之间不是杂乱的毫无关联的,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文化整体。这种文化整体性是故宫学得以提出的重要依据。
其三,故宫文化虽属上层文化,但又与民间文化、地区文化相互影响。皇帝的爱好,宫中的习尚,往往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清宫重视戏曲活动,对京剧的形成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乾隆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直接引导了京剧的诞生。反过来,宫中的节庆活动,也吸收民间的传统习俗,端午有龙舟竞渡,七夕祭牛女星君,中秋节祭月,重阳登高,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等等。又如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也有联系,如宫廷音乐中的《导迎乐》和寺庙中、京剧中的《朝天子》以及宫中曲牌《银钮丝》与民间音乐《探亲家》同出一辙,宫中曲牌《海青》竟也在承德寺庙音乐中出现。
宫廷与地方的技术交流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与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完成了《18—19世纪中国宫廷与地方技术交流史》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综合考察宫廷与地方对技术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宫廷文化与民间、地区文化的关系,于此可见一斑。
其四,故宫文化也包括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
故宫文化虽有以上特点,但同时又应看到,它充分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帝王威权、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皇室的奢侈、腐朽以及宫闱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等。即如为人所称道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就与“寓禁于征”及大兴文字狱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不容讳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