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08 19:23:27|浏览:50
1.乡村教师决定学生甚至家庭的命运
如果我们优秀、如果我们尽责,那么,就能培养出有文化、有能力的新一代农村人,他们将以不同于父辈的,更优质的情态生活下去。
其实,我们在这里不用具体的数据来证明,大家也都很明白一个事实——农村经济落后不仅是源于务农、也不仅是因地里环境的偏远——平均文化水平远低于城镇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根本要因。从城市与农村学生的大学入学率上,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农村的教育水平远不如城镇。这样一来,不仅是学生,而且农村家庭也就进入了一个文化的负循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教学设施不够先进?这显然不是主要矛盾。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师资力量与城市的严重失衡。有能力的教师往城市跑(他也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回乡从教(走出去,就没有回来的意愿)——毋庸讳言,能够留下的教师,其实很多就是城市学校不要的——教师素质低是制约乡村教育水平的瓶颈。
这样一看,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命运链:乡村教师水平低→学生文化水平低→无力进一步求学发展→没有学识和能力提升个人生产力→其子女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如此循环,最顶端的决定性因素,很明显,就是乡村教师。
2.乡村教师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主角
说到乡村教师的价值作用,还应站到更高层面去理解它——我们知道,教育兴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但为什么就想不到,教育兴国是从一个一个局部做起的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上,教育大有可为”——这说明,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的作用上,还不仅是局限于对个人和家庭,而是作用于整个所处的乡村。这是一种“大教育”。
我们知道,农村学生并不是天生在智力上弱于城市学生,他们文化水平低是教育的问题——有一些农村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甚至考上名牌大学,从而改变自己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但要知道,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金凤凰”,就算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其实对改变家乡整体发展节奏的作用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毕竟,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整个乡村的生产力水平需要大多数村民都能得到较好的教育。
这样,乡村教师的重要作用又体现在了对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几名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对带动家乡发展的作用有限,而乡村教师的施教是面向整个村落所有孩子的。不求能教出多少个“金凤凰”,能保证这些学生都达到相当于高中的学识水平——这些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将对家乡的整体生产力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乡村教师对提升农村生产力的“产量”优势,是其他任何教育渠道都不能取代的。[2]
同样的道理,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独特的“产量”优势,作用于整个乡村的文化建设——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深化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基因——这当然还是需要文化先行。我们通过向学生传导价值观、文化知识、道德理念从而对家庭和乡村的文化建设发挥普及性作用。其作用价值也是其他任何教育渠道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对当前乡村教师短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知,乡村教师留不住,除了物质,其实还有价值认同问题——我们知道,成功的教育是,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那么,要留住这些“有一桶水”的教师,除了不断改善物质环境之外,还需要大力引导其认同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