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11 01:42:32|浏览:86
团圆,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我咬了一口,嗯,松软的外皮香香的,夹着厚厚的豆沙,甜味浓浓的,透心甜。月亮也是圆的。
我大步流星地走向阳台,只见圆圆的明月高悬夜空,很亮,就像“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白花花的,散发着幽幽的亮光,白云浮在月亮身旁,散着一圈彩色的光环。
1、中秋祭月。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2、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句很多,以下略选一些: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中秋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
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汉、唐、宋时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蹴鞠不是中秋文化,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月饼的月,不是所有的月,而是特指的,是指农历八月的这个月,而且是为八月中秋而存在的。尽管一年到头都能买到月饼,如果喜欢吃月饼的话,是随时都可以吃的。但是,无论怎样,月饼是含有特定标志意义的。
朋友送来的这盒月饼,是合乎月饼的特性的。它的包装,以及它的附件,都承载着浓郁的中秋文化。
月饼盒套了一条纸带,纸带上是“霁月秋声”,霁月虽是明月,但秋声的指向很清楚,那是秋天的明月,秋天月明,中秋时节的月亮最明最圆。
盛放月饼盒的纸袋里还附带送了一把团扇,团扇是拼装结构,古色古香,扇上“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那是南宋马远的《月下把杯图》的题句,想来那画就是《月下把杯图》了,那是马远的传世精品之作呐,此作展现的就是中秋赏月时的情景。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花好月圆,邀好友举杯赏月,美不胜收,好不快哉,这是宋朝时的中秋之俗,却给今人一种雅的感觉。
另外,还赠一张明信片,正面是“明月照我还”的图案,这其中是有情感寄托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之时,也是游子思乡之时,浓浓的乡愁牵挂着家乡的亲人。明月照我还,因种种原因回不了家的,寄一封信回家,表达一份思念和惦记。
明信片的反面除了邮寄格式之外,还有一段苏式月饼的简介,写道:“苏式月饼,精美绝伦,薄如纸翼,花香果酥,倾一城绵绣,显百年风雅”,这是一种广而告之,更像一种食品普及,情理之中的;让你尝了苏式月饼,还告诉你这月饼的品质,你尝一口,可以对照一下,这话写出来了,是不是真的是这么回事?这也是勇气和底气作支撑的。再说了,吃一次月饼,懂一点关于月饼的知识,也是挺有意义的。
最后还有一句“祝花好月圆人美”的祝福语,中秋佳节,读到这么一句祝福,自然会有一种十分温馨的感觉。
中秋是要吃月饼的,但中秋又不只是吃月饼。吃一口月饼,品一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秋文化”才是更重要的。
中秋文化三个项目是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这样的中秋,大抵因为太快乐,常常顾不上想家。玩得尽兴而归,才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深更半夜里,母亲被电话扰醒,还不忘问我吃了月饼。那年月,一家四口人,分三地。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彼此相望。中秋的月儿圆,人却不团圆。
2.我愿随明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浪漫的古老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感受月亮带给我的美。
3.八月十五月儿圆。在我们与家人团圆的时候,你是否知道祖国还有一个游子——xx?让我们共同祝愿,xx——这位饱经风霜的游子,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中。让我们共同期盼中华民族从此团团圆圆,不再骨肉分离!到时候,让我们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举杯邀明月,共谱团圆曲”!
4.在中秋佳节之即,让我们向辛勤哺育我们的父母,无私奉献的老师们真城说一声:您辛苦了!我们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成为祖国有用之材,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5.你,是遥不可及的思念;家,是温馨舒适的港湾。我在梦跟现实之间,捕风捉影似地想要温习每场故事。一家人,一桌菜,一盘月饼,简单的情景都催人泪下。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源源流长的历史,是中国人的乡愁记意,历代文人墨客对其都有非常优美的赞叹和描述,其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中秋节的感情,中秋节代表着丰收,代表着团圆,代表着对一年成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