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12 09:29:34|浏览:70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的: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59 Ⅱ-28 侗族大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9 Ⅳ-65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455 Ⅸ-7 京族哈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462 Ⅸ-14 瑶族盘王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463 Ⅸ-15 壮族蚂(虫字旁加另)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464 Ⅸ-16 仫佬族依饭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465 Ⅸ-17 毛南族肥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 南族自治县
494 Ⅸ-46 壮族歌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495 Ⅸ-47 苗族系列坡会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509 Ⅸ-61 壮族铜鼓习俗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15 Ⅸ-67 瑶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贺州市
以下是第二批的:
569 Ⅰ-82 壮族嘹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
657 Ⅲ-60 瑶族长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739 Ⅳ-138 邕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780 Ⅴ-87 广西文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981 Ⅹ-74 宾阳炮龙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以下是扩展名录中的:
61 Ⅱ-30 壮族三声部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129 Ⅲ-26 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壮锦,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主要产地分布于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坭兴陶
钦州坭兴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一起被称为 “中国四大名陶”。
闽西传统文化深厚,客家文化、闽南支系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留下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别
1Ⅰ-1 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2 Ⅰ-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山西大学
3 Ⅰ-3 广武传说 朔州市山阴县
4 Ⅰ-4 赵氏孤儿传说 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
5 Ⅰ-5 万荣笑话 运城市万荣县
6 Ⅰ-6 司马光传说 运城市夏县
7 Ⅰ-7 牛郎织女传说 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和顺县
民间音乐
(共计1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 Ⅱ-1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Ⅱ-3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12 Ⅱ-5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13 Ⅱ-6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
14 Ⅱ-7 文水鈲子﹡ 吕梁市文水县﹡
15 Ⅱ-8 太原锣鼓 太原市
16 Ⅱ-9 晋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
17 Ⅱ-10 恒山道乐 大同市阳高县
18 Ⅱ-11 上党乐户班社 长治市
19 Ⅱ-12 临县大唢呐 吕梁市临县
民间舞蹈
(共计1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Ⅲ-1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Ⅲ-2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Ⅲ-3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23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市临县
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运城市稷山县
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阳泉市平定县
27 Ⅲ-8 寿阳爱社 晋中市寿阳县
28 Ⅲ-9 汾阳地秧歌 吕梁市汾阳市
29 Ⅲ-10 朔州喜乐 朔州市
30 Ⅲ-11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
31 Ⅲ-12 原平凤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晋中市榆社县
33 Ⅲ-14 武乡顶灯 长治市武乡县
戏剧
(共计20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4 Ⅳ-1 晋剧﹡ 省文化厅﹡
35 Ⅳ-2 蒲州梆子﹡ 临汾市﹡运城市﹡
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
37 Ⅳ-4 上党梆子﹡ 晋城市﹡长治市
38 Ⅳ-5 雁北耍孩儿﹡ 大同市﹡
39 Ⅳ-6 灵丘罗罗腔﹡ 大同市灵丘县﹡
40 Ⅳ-7 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武秧歌、
有陇西云阳板、陇西腊肉、“靛坪大曲”酿酒制作技艺、黄芪党参加工制作技艺、百草染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陇西县公布非遗项目10类58项,其中省级名录项目4项、市级名录项目32项、县级名录项目22项。
有利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歌戏在窦家寨周边传播,均以本地土白话(属粤语语系)演唱,走文雅一路,唱词比较文雅、含蓄,唱腔生动、戏剧化,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受群众喜爱并广泛流传。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非常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示例:
1. 侗族上普龙山大祭典:位于柳江县,是侗族人民迎神祭龙的盛大祭典。
2. 百架木偶戏:来自团林镇的传统木偶戏表演,流传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3. 敖细甫:是柳州市大埔镇附近布依族人民传统的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风格和戴面具的特色而著名。
4. 春龙节:来自右江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包括龙船竞渡、遶境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5. 皂角舞:广西培育的皂角为舞者表演提供节奏,常见于桂林市和柳州市等地。
请注意,这只是广西的一小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有特色的项目。如需了解更多项目,建议你查询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官方网站或相关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资料。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承。即把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技艺等所有的民间传统文化看成一个文化集合,需要通过传承者口述、心传、书录鞥方式才能将精髓传递给另外的群体。文化传承更多是融合创新,融合是发展的趋势,积累是传承的结果,创新是传承的核心。
其次,优秀的传统文化急需保护。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局部文化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务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价值与内涵,是值得保留给后人研究、学习的精神财富。为了避免灭绝,它们更需要我们重点保护。
最后,非遗有更高价值判断标准。过去没有把民俗看成重要的文化传统,没有把民间文化看成是自己的文化遗产,这样的观念是狭隘的,因为它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魂、民族精神之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中特别强调文化遗产保护,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北京非遗产品
如何保护及传承非遗?
首先,非遗保护的基础是知识产权。构建非遗传承人及产品展示,非遗产品销售平台,为平台注册及实名认证的非遗从业者提供作品知识产权登记、保护、交易服务,并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
其次,非遗保护的关键是自身造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激活,关键在于要加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间的联系,引导其与社会大众形成良性互动,完善自身造血功能,确保高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能持续、高效供应。
第三,非遗保护的目的是脱贫攻坚。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除传承和发扬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助力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由国家或者文旅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同时协同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遗看北京,北京非遗看西城,西城区是全国非遗保护典型样板)重点发挥“优势带动”作用,加强经验交流、技艺输出、渠道对接等,帮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实现“以点带面”,发挥全国文化中心辐射职能,助力地方政府脱贫攻坚。
还有西安鼓乐等145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4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涉及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9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