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27 23:54:08|浏览:87
1、经部
四经,《管子·戒》:“诗、书、礼、乐。”
五经,《汉书·武帝纪》设立五经博士:诗、书、易、礼、春秋。(乐,丢失。)
五经,之说,亦见扬雄《法言》。
六经,《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七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九经,唐代所立。易、诗、书、三礼、三传。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璀奏定义九经取士。
十经,南朝刘宋设国子助教十人,分掌十经,易、诗、书、三礼、三传、论语。
十二经,唐文宗开成二年,刻十二经于石,立于太学:易、诗、书、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
十三经,南宋于十二经之外,加《孟子》,合刻《十三经注疏》。
2、史部
前四史: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十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十七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二十一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二十四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3、子部
儒家:论孟礼记之外,还有《荀子》,三大儒。
道家:老子、庄子、列子、帛书黄老、文子
墨家:墨子
名家:公孙龙子、邓析子等
法家:商君书、慎子、韩非子、管子
阴阳家:无书,相关记载见《礼记·月令》即《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载邹衍等。
纵横家: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
农家:说法见于《孟子》关于许行的论述
杂家: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汉志》入杂家。
此外还有兵家。后来还有仙家,如《抱朴子》,近代以来富国强兵的著述,也可以入子学。
4、集部
总集: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别集:相对总集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
楚辞:为骚体类文章。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文评:收录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书籍。
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小说: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