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1-05 23:56:32|浏览:34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就是考察一国的戏剧在跨越语言、国别、文化、媒介等界线后,如何进入异域文化语境或数字空间,获得他者文化的理解和新的跨文化阐释,从而产生有别于它们在本土文化中的意义、影响和传播。
1935年,梅兰芳访苏成功演出后,与苏联各界专家进行座谈,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人无不赞赏京剧艺术的典范性,但中国戏曲程式性、虚拟性的特点明显有别于当时苏联提倡的现实主义文艺,于是京剧被解释为一种象征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件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充分说明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同解读与双向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而不是单向传播。这种双向的交流,即中华文明的外传与异域文明的内徙,丰富和发展了双方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积极因素。
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表现出的开放性,接受外来文明和传播中华文明往往都是通过贸易或僧侣等和平进行的。
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在全球化新时代背景下,这种交流的势头不可阻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使世界文化更加繁荣和强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由于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障碍,从而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涉及最广泛的领域。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的思维方式,而且在礼貌、习俗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理解和尊重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是成功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帮助个体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个体需要具备一系列跨文化的能力,如跨文化的敏感性、沟通能力、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等。
总之,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双方的努力和理解。只有通过深入的交流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交融和共存。
特点是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秦汉大规模吸取外来文化的长处,特别是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华文化接纳包容了西域、印度的文化;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西域,甚至远播欧洲,向南传到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
文化交流的使者有马可波罗
中华文化,渗透并贯穿于海外侨胞生活的各个层面,是支撑他们生存和发展生生不息的生命线,已经成为海外侨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和祖(籍)国的认同感,需要在接受华文教育中逐步确立,需要在侨务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中不断加深。侨务文化交流活动是最富有吸引力、最受欢迎和喜爱的侨务工作内容之一,是国家对外文化战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来华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加强了中欧的联系
玄奘取经 加强了中国人对古印度的了解
丝绸之路 传播了中国的科技文化,也带来了其他文明
郑和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同西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
2、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在现代,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外双方相互受益。
5、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6、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与时俱进、促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感召下,在全球通讯、交通、网络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和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机制上的借鉴创新,表现在以中西反腐倡廉的合作为标志,中西文化交流向制度、机制合作方向发展的破冰之旅。
第二,经济活动的跨国经营管理。
第三、文化艺术活动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四,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文化交流,表现为语言上外来词汇越来越多、互联网络发展、洋快餐风行、跨国婚姻遍地开花的多重变奏。
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非之间来往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是最早由德国人里希霍芬在1877年《中国》中提出的。
海上丝绸之路是由海上航线联接亚欧非之间的通道。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受皇帝派遣先后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航印度洋,最远处到达红海,非洲东海岸(明代以加里曼丹岛为界,其东称东洋,其西称西洋),最多时大小船只200余艘,大型宝船62艘,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船队人员27000多人。
中西文化交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应当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各国文化,尊重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通风俗习惯。
2、我们应当在吸收西方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
3、我们在对外的交流中应做到不卑不亢,吸收精华,去除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