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1-10 23:50:43|浏览:84
水墨画
在济南,有一位女画者赵俊,用手中的画笔,将24节气勾勒成一幅幅手绘的优美图画。24节气从她的画笔中一一流淌,个个活灵活现。
她创作这组系列水墨画的初衷是为寻文化之旅,弘扬传统文化。在传统笔墨有温度的挥洒中,绘画应如一股清泉涓涓流淌,要有声音,有方向,让中华美德跃然纸上。绘画承载的文化是一种本真,在传统绘画诗情画意的陶冶下,要不忘国家伟大复兴精神的感召。绘画作为精神的一个层面,画者更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让作品散发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忙碌的人们送去慰藉和力量。
1、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演唱者手执竹板或鸳鸯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故又名竹板快书。
2、捏塑
捏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山东菏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入济南后,经李俊兴等老艺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济南捏塑的独特风格。
3、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山东省的民间舞蹈。最初起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
4、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5、五音戏
五音戏,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其发生、发展、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易引起观众共鸣。
这个节气在济南并没有传统的仪式,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紧随着立春的脚步而来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雨水”意味着春风逐渐吹遍大地,冰雪消融,就连北方的空气也开始变得湿润,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曲水亭街东侧的百花洲那里有许多非遗馆,可以感受济南的传统文化。
作为济南人,我不喜欢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我更喜欢南部山区没有被开发的景点,千年古树群~雪花泉~云梯山古井~白云洞…
山东书城六楼有个艺私塾挺好的 可以去看看
得到传承和演绎济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春节期间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表演层出不穷。从庙会、花灯展、舞狮、舞龙等各种活动,都是传承和演绎济南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此外,济南还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活动,济南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些关于苗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1. 服饰与织布:苗族女性以织布和服饰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美感。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通常以手工绣花和刺绣为特色,色彩鲜艳且富有装饰性。
2. 花球舞:花球舞是苗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手持装饰华丽的花球,随着舞曲音乐的节奏旋转、投掷和接住花球,展现出优雅、活泼和技巧性的舞蹈。
3. 艾黎节(苗年):艾黎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举行。人们会穿上盛装,进行祭祀仪式、歌舞表演和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亲友团聚、交流感情的重要时刻。
4. 女儿会:女儿会是苗族的一种传统社会组织形式。由苗族女性自发组织,以庆祝女性成年、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为宗旨。女儿会通过歌舞、织布、刺绣等形式传承和展示苗族传统技艺和文化。
5. 民族音乐:苗族民族音乐以竹编乐器和木制乐器为特色。例如,芦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常用于表演和宴会场合。
6. 朵蕾节:朵蕾节是苗族的另一大节日,是苗族人民为纪念和庆祝苗族的先祖而设立的。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仪式、舞蹈表演、体育竞赛和传统民俗活动等。
以上只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苗族还有丰富的民间歌舞、传说故事、手工艺品和婚俗等传统文化元素,每个具体的地区和苗族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特色。苗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不仅体现了苗族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也是苗族人民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大火,品牌主似乎爱上了传统文化搭配现代元素的内容营销玩法。
古今结合的方式,除了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外,还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温故知新”。
六月鲜、农夫山泉、百雀羚等品牌均通过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手段,达到与年轻群体深度沟通的正确方式。
从铜博里的仰韶文化,看铜川先民的智慧
铜川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创造质朴却珍贵的新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在2000年左右,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因首次发现是在河南省仰韶村而得名。
仰韶文化以精美的彩陶而著称于世,故仰韶文化也被称作“彩陶文化”。
铜川境内仰韶文化遗存主要有吕家崖遗址、李家沟遗址、瓦窑沟遗址、前申河遗址和五里镇遗址等。
彩陶钵·铜川博物馆藏
这一时期在漆、沮及洛河流域,遗址分布密集。先民以粟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居多,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其中以尖底瓶和彩陶葫芦瓶为代表的陶器制作最为精美。
人面纹彩陶葫芦瓶·铜川博物馆藏
葫芦形器皿主要为各种瓶、罐造型,设计独特,造型精美。器皿彩绘纹样丰富,如动物类的鸟纹和鱼纹、植物类的花形纹以及几何纹样。
彩陶葫芦瓶·铜川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彩陶分为三个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
仰韶文化的陶器艺术风格,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与艺术创新意识,成为中华文化发展不断汲取的艺术源泉,奠定了我国黄土核心区域生活器皿风格的根基,对我国7000多年来的农业经济社会的生活器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