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1-18 05:41:01|浏览:49
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对格律要求远不如后代的近体诗,但并不是没有格律。
乐府诗形式很灵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言都可以,不象近体诗有严格字数要求。乐府诗同样讲究排偶对仗,只不过不象近体诗固定要求在某一句对仗,随意性相对较大。乐府诗的平仄就远不如近体诗要求严格了,几乎可以不讲究。乐府诗也讲究押韵,但不象律诗或绝句要求一韵到底或者某几句押韵。很洒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还可以跳几句再押韵,中途变韵也行。所以乐府诗并不是完全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也有一定规律性的。
乐府与格律诗相比,其特点显而易见。
乐府句式比较自由,三言至六言都有,格律诗则有严格限制。
乐府的语言比较质朴自然,接近口语,格律诗的语言则讲求精炼。
乐府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䛅韵要求,格律诗则要求甚严。
乐府是歌,合乐演唱,格律诗则已脱离了音乐,成为独立的文体。
乐府诗不是格律诗,而是西汉的时候官方采集的一种诗体。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所建立的,音乐机构的名称,后来用于指这个官署所搜集保存流传,并且能够进入乐的诗歌,习惯上我们也称这种诗尸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为乐府。
再后来就连并不如乐而只是在体裁上模仿这种歌词的作品,也被称为乐府诗了,乐府诗词来自于下层文化土壤,所以它由语言朴实,风格直爽的特点,可以算是当时的民间通俗文学。 汉武帝时,汉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许多事业,比如伐匈奴,通西域,尊儒术,立制度等。
建乐府适宜采集音乐和歌词就是其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班固的“两都赋序”中说大汉初定,目不暇己,武宣之势,乃崇李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属,外兴乐府斜率之事。
这说明到那个时候,才有了治礼作乐的需要和条件。汉书礼乐志也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斜率都办,可见乐府的任务主要是采诗,也就是对民间音乐及歌词的采集和整理,其实周代早已有这种做法采集来的诗歌,除了作为宫廷贵族的风雅娱乐品外,也能从中了解政治得失,民心向背,所谓“观风俗以知兴衰”,汉朝立乐府就是对周代重视民间歌谣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这使当时的民歌由民间进入庙堂,进入文人的视野,使这份文化遗产有了广泛流传和长远保存的可能,从而普遍成为作家们学习和加工的对象,所以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