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2-09 09:22:15|浏览:92
弹新编十面埋伏要配伴奏弹,曲风偏流行,但里面也有采用原曲的一部分原谱,整体跟十面埋伏一比显得十分简单,十面埋伏在考级书里是十级,但新编的最多也就算个七八级,本人去年考完十级满级,弹的就是十面埋伏,以前弹新编的也表演过。十面埋伏的篇目更长,技法居多,谱子有八九面,新编的五面搞定。两个曲子也没什么可以对比的
十面埋伏讲的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因为该战争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而九里山的地势呈现群山包围状,所以称为十面埋伏。《十面埋伏》的创作年代尚无定论,资料可追溯至唐代白居易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此曲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一代霸王项羽血洒乌江,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于垓下基本完成了对10万楚军的合围。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用了这个十面埋伏的战略将楚军歼灭。
《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武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清代华秋萍1818年编辑的《琵琶谱》。明代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的琵琶曲《楚汉》,便是《十面埋伏》的前身。可见此曲的流传年代十分久远。
琵琶曲有一个铺曲子叫“十面埋伏”。曲子扣人心弦。是以韩信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在垓下的故事创作的,其实也是讲项羽虞姬爱情生离死别的故事。
弹新编十面埋伏要配伴奏弹,曲风偏流行,但里面也有采用原曲的一部分原谱,整体跟十面埋伏一比显得十分简单,十面埋伏在考级书里是十级,但新编的最多也就算个七八级,本人去年考完十级满级,弹的就是十面埋伏,以前弹新编的也表演过。十面埋伏的篇目更长,技法居多,谱子有八九面,新编的五面搞定。两个曲子也没什么可以对比的
十面埋伏,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miàn mái fú,琵琶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通常分十八段。描写汉刘邦与楚项羽垓下之战,表现千军万马冲锋
1.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 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 羽 九重山前, 信 定十面埋伏,逼 羽 乌江 自刎。”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 垓。”
《水浒传》第七七回:“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 吴用 机谋布置,杀得 童贯 胆寒心碎。”
2.琵琶大曲。又名《淮阴平楚》、《楚汉》。自 明 代后期流传至今。以 刘邦 与 项羽 垓下 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达了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明 末琵琶演奏家 汤应曾 曾以善弹此曲著称。参阅 清 张山来 《虞初新志》卷一所载 清 王猷定 《汤琵琶传》。
十面埋伏的典故出自楚汉相争时期的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把楚霸王项羽的10余万大军重重围困在垓下。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展开决战攻势。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最终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该成语最初出自元朝一个无名氏的《抱妆盒》第二折,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身临在古战场的情境。
整体上看,《十面埋伏》采用了叙述性的表现手法,带有标题的多段段落,展示了紧张、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在刻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刀光剑影和浴血鏖战时均较为全面 。
从曲目内容看,该曲还对多种战场上的声音进行了模拟,借此来进行各种情感的抒发,如通过琵琶面板拍弹来对“放炮”轰鸣声进行模拟等,进而有效营造身临在古战场的情境。
十面埋伏 意思: 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可惧哉!元˙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古曲的内容: 约十六世纪以前已在民间流传,为琵琶的演奏名曲。乐谱最早见于华 秋苹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 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故事。
成语出处
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十面埋伏,汉语成语,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出自《抱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