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数码游戏家居教育娱乐生活时尚旅游社会情感汽车健身育儿科技自然历史文化国际宠物财经星座体育

布依族文化如何繁荣发展?

|2024-12-18 02:10:35|浏览:32

布依族是个农业民族,他们居住在乡间村落里。社会学将“村落”定义为:“人口的规模及密度小,社会关系在该地域内封闭的程度相布依族村落有这对较高,居民多数从事第一产业。”布依族村落有这样几种形式:单一家族村落、亲族联合村落、异民族杂居村落。各村落十几户、几十户、上百户不等。  村落文化是人类从游猎生活走向定居生活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人们因为依赖农业而生存,所以必须定居在一定的自然环境里。布依族很早就进入了农业时代,布依族先民选择了依山傍水之处作为居住地。他们在这里蕃衍生息,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文化。村落文化是以耕犁文化的出现为主要特征的;耕犁促进了农作物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耕犁第一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村落规范文化(血缘关系、家族制度、社会组织等)及观念文化(宗教、信仰等)都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目前,布依族大多数还进行着小规模的简单农业再生产,还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受此影响,布依族村落文化仍然保持着许多封建的甚至原始的制度及观念形态,如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势力还相当强大;缺乏竞争意识,思想保守;原始崇拜(崇拜山神、水神、土地神、鬼魂等)还相当盛行。  布依族的主要成分是农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基层,所以布依族上层文化(或官方文化)。布依族文化的基层性和非官方性决定了它只传承于布依族乡村,受布依族农民所享用;它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非常弱小,并对主体文化(汉文化)有一定依赖性;它不能作为上层文化而受上层传承和享用。这就大大限制了布依族文化的发展,使它不能冲出狭窄的传承地域而且时刻处于主体文化的重要包围中。  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基层性与汉文化的主体性构成了布依族文化的复合形态,即布依族文化包涵了布依族传统文化和部分汉文化。布依族同时在选择和享用这两种文化。这二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层次有机地注入布依族的生活。  布依族传 统文化是布依族复合文化的基础,它与汉文化一同被纳入了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之中。布依族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是自为的,而不是自觉的,它没有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没有给予充分的发展机会,没有人去发现它的独特价值。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大批专家学者对布依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系统的整理和充分的研究,布依族自身也在努力探寻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二  过去,我们只强调布依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里,却忽略了许多布依族村落临近城镇这一特点。笔者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城镇文化是促进布依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布依族村落临近的城镇大至县城(包括县级区、县级市),小至乡镇、集镇。仅就县城而言,在布依族人口较集中的贵阳市郊、黔南州、黔西南州、安顺等地区,许多县城附近都散布着布依族村落。形成这种居住格局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城镇本身就是在布依族地区或布依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这些城镇的形成,大都是历史上中央政权为了加强对该地少数民族的管理而设置郡、县、府、州等行政机构,治所逐步由居民聚居点发展成为城镇。  如罗甸县布依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大多数,县城周边有布依族村落。罗甸县汉代时置谈指县,唐置乐安县,元先后置章龙州、上龙州、桑锁州、罗博县、白眼庄长官司,清置罗斛县,罗斛厅,民国置罗斛厅,21年更名罗甸县。望谟县于民国29年始年始置,历史较短置,至今县城还居住着许多布依族人口。  各城镇的发展历史长短不一,发展规模大小不一,以致周边布依族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城镇越发达,周边布依族文化的发展也越快。城镇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同时又是汉文化的集散地。这里的文化结构常常是多层次性的,有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也有基层文化。城镇周边布依族村落由于距城近,交通便利,便于出售农产品,所以经济都较其他布依族村落发达。而且城镇周边布依族对城镇文化的接收也最快。可以说,城镇周边布依族文化代表了布依族文化的最新发展方向和最高发展水平。  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文化的辐射及布依族经济的发展,城镇周边布依族农民已接受了许多现代生活方式,但主要集中在现代物质生活方式上。许多家庭修建了砖混水泥楼房;购买了收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缝纫机及自行车、摩托车,有的甚至购买了汽车;青年人普遍穿著现代服装。而民族的精神文化、道德观念、家族制度、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还大量保持着传统的成分。所以从总体上说,布依族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吸收还只是初步的、局部的,并不全面深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布依族对现代文化的吸收也显示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房屋建筑,尽管采用了新材料,但房间的结构却大致与传统住房相同,中间一屋为中堂,中堂后墙设神龛,中堂前设磴口;又如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的服装,尽管布料多不再是自纺自织的,但服装的式样却与传统民族服装相同。  城镇文化是布依族文化的先导,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使乡村不断城镇化或非农化。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及人数相应减少。布依族地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产生了很多剩余劳动力。据统计,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农村有剩余劳动力约5775万人,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只有4.4亩,剩余劳动力约占35%,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40%以上。布依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到城里做工或经商,这使布依族经济结构突破单一性而趋于多样化,人口结构由单一的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复合转化,同时给布依族文化带来了一些新的异质成分。三  在以汉文化为主体文化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汉文化,甚至必须借助汉文化,这一点对布依族尤为重要。首先,布依族文化借助汉语得到了发扬光大和广泛传播,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谚语、歌谣等)被搜集整理成汉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布依族作家靠汉语写作奠定了布依族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在民间,相当多的布依族人民能操汉语,密切了布依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扩大了布依族文化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布依族人民的素质,开拓了布依族人民的视野。其次,布依族文化迫切需要汉文化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当然汉文化也需要布依族文化来丰富自己)。  与主体文化趋同似乎已成了布依族文化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它同时给布依族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汉文化趋同,并不意味着布依族文化的全部消失。因为主体文化也选择和接纳了部分具有现代艺术价值或现代实用价值的布依族文化事象。如蜡染,布依族是蜡染的创造民族之一。蜡染时装、蜡染壁挂已成为都市畅销商品。它能受都市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民族特产与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要紧紧地结合起来。  又如深圳“中国民族文化村”、清镇红枫湖风景区等“布依寨”,花溪镇山布依族村也被辟为旅游点。这些“布依寨”向南来北往、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全面展示了布依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建筑、居住、饮食、服饰、歌舞、节日、信仰等。游人一般不可能深入到普通布依族村寨去参观游览,旅游点的布依寨为他们领略布依族民俗风情提供了便利,使布依族文化越来越受到外界的了解和关注。  进入现代都市生活的布依族文化尽管是个别的、静态的、被加工修饰过的,而不是全部的、动态的和布依族生活原状的,但它是布依族文化价值得到现代确认的体现,对我们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尽管布依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里一方面被消解和同化,尤其是物质文化,但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制度和观念还依然存在,因为布依族目前仍基本维持着旧有的小农生产方式,村落的血缘关系还没有冲破。特别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使许多优秀民族文化得到提倡和保护,并使之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布依族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它仍将保持其村落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特质,尽管其中有许多不利于现代化的因素,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但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教育的普及提高、布依族地区城镇的繁荣,布依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都将发生很大改变。目前,我们必须加强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之既能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又能与现代文化高度结合。

蝴蝶兰
12-18 02:10优质作者
关注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