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2-19 09:51:37|浏览:44
黑土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它的形成原因是长时间的动植物腐败造成的,主要是植物的叶子。时间需要几百甚至几千年。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在形成时的母质绝大多数为黄土性粘土,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成土条件: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堆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
紫色土——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一般含碳酸钙 ,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顶部或陡坡岩坎外,均已开垦种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黑土——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混交林。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巨量玄武岩是在板块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类似于今天东非大裂谷两边的玄武岩。
具体地说,就是导致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的那次板块分裂运动,在德干高原上留下了这些玄武岩。大洋中脊、大陆裂谷都是从一些热点首先裂开的,那么,导致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分裂的那个大裂谷,是由哪个热点开始的呢?现在已经查明,这个热点是一个仍然在强烈活动的热点,就是现在的西南印度洋上留尼汪岛的热点。
恐龙的灭绝尽管该热点还在强烈活动,但是从其活动规模来看,似乎还不足以在德干高原上形成如此巨量的玄武岩,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距今6850-6650万年这一段时间内,这个热点出现了一次超强活动,它剧烈的活动导致了印度板块的快速分裂和大量玄武岩溢出。
关于这次剧烈活动的原因现在仍然没有定论。目前有假说认为恐龙的灭绝和这次剧烈运动有关,其中一种说法是,正是这次剧烈运动中,大量的有毒物质喷出导致了恐龙灭绝(不但喷出有毒气体,也喷出大量的铱,从而使得这一时期全球地层中都富含铱,人们正是通过这一特征确定了德干高原的玄武岩来自留尼汪岛热点);
另一种说法是,坠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那颗巨型陨石导致了留尼汪岛热点的猛烈喷发,理由是该热点正好是陨石坠落点的对拓点,某种动力机制导致了在对拓点的强烈岩浆上升活动,而陨石坠落对恐龙造成巨大打击之后,巨型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物质则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过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假说,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明,留尼汪岛热点突然剧烈活动的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如果说德干高原的玄武岩熔岩是6600万年前从地壳中喷发出来的,那么这个时间恰与中生代白垩纪(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37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和新生代第三(地质年代第五个代,也是最新的一个,从6700万年前至今,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的交替时间相吻合,而恐龙等巨型爬行动物就是在这一时期灭绝的。
以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为例,湿地形成条件是:
1.在湿润地区,降水较为丰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三江平原就是因为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才有较多的地表水.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三江平原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表径流汇集.
3.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三江平原地下冻土广范发育.
深水港,即水位在-15米以下的港口。第六代集装箱船及万箱位船,其吃水至少14米,如要进港系泊,当然要求航道水深和码头前沿水深均在-15米以下。
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一是水域宽阔,水深良好。
二是水道优良,避风条件好。
三是不冻不淤,地质结构稳定。
1. 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2. 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3. 流水的动力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
(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首先,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正午,蓝天和白云都清晰可见,抬头望去视野内没有任何障碍物。
然后,最关键的是不能刮风,不然茶卡盐湖表面的湖水就会泛起一层层的涟漪,这样蓝天和白云投射的倒影就会模糊不堪,拍摄出来的天空之镜也没有网络上的美感,就和站在普通湖边的一样。最后,还需要选择人少的地方拍摄,只有视野空旷,才能体现出天空之镜的极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