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5-02-14 07:20:25|浏览:60
1、《论语》六则,出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宋定伯捉鬼》出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狼》出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6、《弈喻》出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口技》出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活板》出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核舟记》出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说虎》出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为学》出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12、《爱莲说》出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陋室铭》出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文学常识
体裁分类
诗歌、小说、散文、戏曲
小说分类
笔记、传奇、平话、章回
散文分类
叙事、游记、说理、抒情
1.含义不同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
2.内容不同 文学常识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分类:笔记、传奇、平话、章回,散文分类叙事、游记、说理、抒情。
文化常识包括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等。
1、含义不同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
2、内容不同
文学常识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分类:笔记、传奇、平话、章回,散文分类叙事、游记、说理、抒情。
文化常识包括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等。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一、古文化常识。我觉得此类常识与文言文学习有关联。比如:"罢、黜、免、除都是罢免官职的词语",这些词就需要你在学习文言文时多多关注
二、中国名著文学作品及作者简介。这类的常识题就看你平时积累、上课状态还有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
三、现代文学作品及作者。有散文、小说、诗歌、外国作品等类型,此类常识不仅看积累还得看个人的阅读量。
学习方法:第一,多积累。你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在平时做题或者是老师讲课时,对相同意义以及常见的字词做积累。 第二,多读书,学好历史。虽然高中学习压力重,但我还是建议书能看就多看,没坏处。看不完,看不全面也得看个大概,知道作者、主人公等等…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学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文学方面的一些常识。 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1、含义不同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文学常识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分类:笔记、传奇、平话、章回,散文分类叙事、游记、说理、抒情。文化常识包括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等。扩展资料:文学常识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没有规定但普通人也没人给立。这是要建立很大功劳才能享受的待遇,相当于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