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3-04-15 21:50:05|浏览:96
1、自清朝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朝廷中设置“画到簿(亦称考勤簿)”,专门考核官吏的出勤情况。但效果不佳。咸丰年间,进一步完善了考勤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在朝廷里正式使用“考勤表”。考勤表的设计者,是陆军部尚书铁宝臣。
2、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当时主要是对朝廷官吏进行约束。至于考勤表的产生与使用,则是从清代才开始的。
3、清朝初年,宫廷官吏一律实行坐班制。举凡大小公务,皆在衙署办理。乾隆时期,此制日渐松弛下来。清人昭梿《啸亭杂录》卷十载:军机大臣和珅擅权时,曾自立私寓,“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挟死之事,在所难免。后来,其他官吏也竞相效仿,经常待在家里处理公务。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七卷中叙说:“自乾隆以后,重臣兼职者多,遂不恒入署。而阅折判牍,多于私宅。且事繁,死宅亦不得见,往往追逐日,司官以为苦事”。为此,清政府在朝廷中设置“画到簿(亦称考勤簿)”,专门考核官吏的出勤情况。但由于其无法反映迟到与早退,故而并无多大的约束力。有《嘲京僚诗》为证:“除却早衙签到字,闲来只是逛胡同”,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4、咸丰年间,为了堵塞上述漏洞,提高办事效率,又成立了总理衙门,规定对朝廷官吏“核其勤惰”,分别给予请奖与弹劾,从而将考勤与奖惩相结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在朝廷里正式使用“考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