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3-12-26 12:46:49|浏览:37
王浑(191-256年),字君度,河南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著名的大臣和学者,官至太尉,并封为京陵侯。
王浑出身寒微,但才学卓越。他年轻时曾担任过河南射声校尉,以善披荆断棘而著名。后来,他被曹操征召到许昌,担任尚书郎,为曹操撰写征讨南方的章表。在此期间,他发表了《铜策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理想。
曹操去世后,王浑先后为曹丕、曹叡(即曹芳)两位魏明帝撰写过宣传诏书。此后,王浑一度离开政治舞台,专心研究历史和经典著作,与当时的学者和文化名流交流。他在此期间发表了《通书论》和《帝王书论》等著名文章,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224年,王浑被刘备征召为丞相府主簿,辅佐刘备治理蜀汉。刘备去世后,王浑担任丞相司马、譙国太守等职务,积极参与当时政治的斗争。在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后,王浑仍然保持重要的地位,继续起草文书和策划政治措施。
晋朝建立后,王浑任太尉,并被封为京陵侯,权倾朝野。他继续担任重要的官职,并参与中央决策。然而,由于王浑倾向于慎重稳健的政策,与以司马师为首的另一派强硬派政治家意见不合,导致陆逊之乱爆发。在此乱中,王浑被司马师排挤出政治舞台。不久后,王浑因病去世。
王浑为人谦和有才学,重视治国理政,尤其注重制度建设和善用人才。他在历史和经典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政治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政治主张相对稳健,对国家内政外交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著作被认为是魏晋时期学问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