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3-12-26 16:59:01|浏览:54
"军临城下"是一个历史典故,形容军队进攻时已经到达敌人的城墙下。
这个典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据说,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曾被楚国的军队围困。楚军包围大梁城墙,城墙上空空荡荡没有驻守的魏国士兵,只有几个看守城门的老人。楚军以为魏国士兵已经放弃抵抗,进一步围城。然而,就在楚军得意忘形时,魏国的军队突然从城墙内出击,将楚军打败。
这个典故的意义在于,警示人们不可因外表表象而轻敌,以为敌人已经无力抵抗。军临城下的时刻可能是敌人最后一搏的机会,需要保持警惕和应对措施。
另外,这个典故也常被引用来形容处境危急、形势严峻的情况。比如,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当一方军队已经接近对方的国都城市,对方就进入了军临城下的状态,情势极为危险。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