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数码游戏家居教育娱乐生活时尚旅游社会情感汽车健身育儿科技自然历史文化国际宠物财经星座体育

中国文化原理?

|2024-08-06 17:40:48|浏览:3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血脉相连、浑然天成、创新发展的内在同一性,达成了古今时空中相对稳定的文化结构。只有找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契合点,才有可能古为今用,继承并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的超稳定结构性是文化强大根系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由于土地的相对固定以及农时所具有的规律性,如无外力因素,社会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小,“安土重迁”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国历史上追求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结构,其所衍生出的文化当然也具有与其相符合的结构性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人的自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方面的关系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围绕着这三对关系的处理。

  人的自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人在被纳入社会关系网络前,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探察事物获得新知,而除了才学外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提升,使心意真诚、心思端正。《中庸》中讲:“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达到自身的和谐状态是修身的重要环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也凸显出对于自身的道德约束。

  人与社会。修身之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儒家的修齐治平观念是中国古人社会属性的体现。人的身上叠加着多重社会关系,既是家庭成员,又是国家的治理者和建设者。《大学》 讲:“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这是因为在君主世袭的家天下里,家与国具有同构性。虽然在各级社会单位中,家庭是最小的单位之一,但孝悌至关重要。家长好比国家的君王,兄长好比工作中的官长,子女好比统治的子民,如果自己的家中不能做到父慈子孝、夫妻和顺、兄友弟恭,那就很难说在大的治国上能提出什么良策了。

  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体现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遵循。《千字文》和《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在教授孩童社会、历史知识之前,这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先进行了自然知识的教授。《千字文》从天文、时令、气候、地理、动植物等方面概括而精要地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状况,《三字经》中也有对四时、方位、五行、干支、山河的表述。道家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出天人合一的超脱与释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还体现在书画艺术方面,山水是写意画的重要题材,画家用浓墨淡彩表现层峦叠嶂、长河落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展现天人合一的淡泊境界。

  综上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人的自处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体现出和谐、稳定的结构特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安身、安神和安心成为中国人恒久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种文化的超稳定结构性成为文化强大根系的定盘星、精髓和基调。

  中华文化的实践性是文化强大根系的动力

  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这些知识、技能、品质、情怀都成为特定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在对其生活的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观察中形成了独特的认识,中华文化也从中发源,构成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注入中国人的血脉。

  汉字——中国人进行交流、教育、传播的最基本媒介——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用象征性的书写符号记录语素。“象形”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造字法之一,它来源于人们对世界最直接的观察。当然人们不满足只用符号指称有形的基本事物,更重要的是能动地创造历史。

  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不断地去加深认识、摸索规律,研究天文、形成历法,结合自然、地理推导农时,用系统的知识指导生产活动,并把它们作为实践经验流传、继承,实现《周易》所说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华民族在推进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强调动态和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活力。在鲜活的生活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成为中华文化强大根系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文化强大根系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实际上就是试图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同一性,寻找文化传承的核心所在。文化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融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是对传统有意识的继承和创新,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具有共通性。在人的自处方面,传统文化强调由自然出发观照内在进而实现超越,达到一种超脱烦恼、追求个体生命自觉的精神境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社会属性,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特别注重人的社会参与,将人格养成与治理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前,我们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有高度的内在同一性。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强调了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富有生机的文化必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文化历来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而当前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找到历史绵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共通点,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批判地吸收有益因素为我所用,保持文化定力,守住文化核心和主干,同时促进枝叶繁茂生长,生生不息。创新,使中华文化能够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强身健体,使文化强大根系能够永葆青春和生命力。

最爱下雨天
08-06 17:40优质作者
关注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