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数码游戏家居教育娱乐生活时尚旅游社会情感汽车健身育儿科技自然历史文化国际宠物财经星座体育

天津的诗词文化?

|2024-09-06 04:21:20|浏览:52

从 清初到民国,天津诗词不但异常丰富,而且精品迭出,特色鲜明,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

一、河海孕育的诗词文学。天津“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以盐业产销为一大支柱的沿海封建经济的崛起,为津沽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最好的产床。清初,盐商相继建起问津园、水西庄等私家园林,荟萃了驰誉海内的一流诗家词人。来自齐鲁大地的赵执信,诗去雕饰,反映现实;江左的袁枚,诗主性灵,逸致灵巧……天津本土文人与他们沟通、交流,开拓视野,取其精华,促进了天津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二、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康熙年间天津卫学士黄谦(1644—1692)诗学杜甫,随身带少陵诗集,著有《历下吟》《太行行草》《桃源日记》。乾隆年间诗人周焯亦学杜甫,人称“苦吟诗人”。李锴《周处士传》说他“雅嗜计,钩索深入,穷神遗形,不得不已”。《莲坡诗话》记云:周焯“尝作咏物诗,推敲一字未就,语人曰:"吾为此,损眠两夜矣。"其苦吟如此。”晚清赵元礼诗学东坡,他教弟子李叔同学诗亦以苏诗相授,兼及晚唐诗,由唐而入宋。民国时梦碧词社推崇南宋词人吴文英、王沂孙,吸取他们辞美律严的形式美,学习他们用笔幽邃、炼字炼句的功力;同时吸取辛弃疾词纵横挥洒、慷慨激昂的气势。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梦窗的面,稼轩的里,以刚劲豪迈之气遣委婉奇丽之词”,使词作外柔内刚,情真意新,具有时代感。可见天津诗人词人大都学有所宗,求真务实,注重传统。

三、兼收并蓄的艺术取向。天津诗词创作发祥于开放、交流的人文环境,吸收容纳南北各方艺术优长。如查为仁填词宗姜夔、张炎,标举清远闲静,常体现出浙西词派词风。近百年来,李慈铭、范当世、严复、梁启超、郑孝胥、吕碧城等,或长期居住天津,或与津门千丝万缕不可分隔。他们在天津留有许多诗词佳作,创作理念的孕育和文学变革的推进也与天津息息相关。“进化论思潮”、“诗界革命”及“同光体”,均不同程度地为天津本土所吸纳和接受。从城南诗友的诗作中尤能看出端倪。从须社的词作中更可找到清末四大家(郑文焯、王鹏运、朱孝臧、况周颐)的影子——他们的作品委婉致密,音律和谐。

四、鲜明的市井民俗色彩。天津自古舟楫往来,百行杂作,五方杂处,一些诗歌也显示出滨海城市的市民文化特色。乾隆时津人杨一昆(1753—1803)所作长诗《天津论》《皇会论》及后来出现的《混混论》等,无不散发出特有的“津味”和沽上市井气息。《天津论》共252句,1500字。在这篇长诗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繁华热闹胜两江,河路码头买卖广”的清代津沽社会面貌,也用辛辣的笔调对这种“繁华热闹”掩映下的市井无赖、混混儿及种种社会罪恶进行深刻揭露。《皇会论》共182句,1000字。该诗以写实手法,把清代天津皇会的盛大场面勾画得活龙活现。鼎沸的喧嚣气氛,不同阶层的人物脸谱,竞相斗奇的民间艺术,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商号店铺的买卖兴旺,真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至于民国时李金藻的《天津过年歌》《过年叹》等,也无不与天津民俗紧密相关。

五、向着现代文明演进的趋势。天津开埠以后,西学东渐。中西杂糅,变革图强,又成为津沽诗歌特色和主调。清末天津爱国诗人华长卿,以纪实性极强的诗作,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和腐朽的清王朝。“非效无病之呻吟,半属有感之讽喻”。他不但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其作品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更靠近了时代。作为开风气之先的教育家、诗人严修,其诗眼界开阔观念新。他的海外之作虽多为纪游体,却体现了不同于旧式士大夫的高卓眼光和“与时俱进”的胸怀。他在《瑞士杂作》里写道:“地无旷土群萌遂,民有余财庶政修。衣食尽人能养欲,湖山随处可忘忧。”“百年不睹兵戈事,万国争携笠屐游。熙皞欢虞王者世,此风何日遍全球?”国家得到治理,人民衣食有余,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不侵略别人,也有能力不受别人的侵略,从而赢得和平;美好的湖山受到保护,成为各国人民竞相来游的乐土。

传统而又前沿,包容而不失自我,这是近三百年天津诗词的基本面貌。它开放兼容,从不保守,却从来都没有妨碍其作为地方文学的独立性。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研究价值,文学史上才能有它的地位。

carrie_了凡
09-06 04:21优质作者
关注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