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09 03:54:28|浏览:94
大自然是美丽的。天是那样的湛蓝,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远处是一座座的山,有绿的,也有青的。近处呢?一条小河静静地流过,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很快它们就走散了。有的小鱼躲到了石头后面,有的小鱼游到了水草里。它们正在高兴的玩着捉迷藏!河畔上长满了小草。看,小草们都在干什么?小草正在随着风跳舞呢!茂盛的小草里长满了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野花们喝足了水,正在举行比美大赛呢!几只蝴蝶飞过来,在阳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一只小羊正悠闲的在岸边吃着草,听着小河哗啦啦的歌声呢!小朋友们正忙着捉蚂蚱!听,那银铃般的笑声撒了一地。大一些的孩子们,则坐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的读着书呢!……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我喜爱这美丽的大自然!
《大自然的文字》中有:石灰石、漂砾、星星、云、鸟等几种文字。该书的作者是伊林,1896-1953年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人怎样成为巨人》《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漂砾、化石、岩层、冰川、石头、云、鸟、雾、蚂蚁等。
大自然的文字的表现:
1、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
2、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3、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太阳或月亮被光晕包围是因为地球高空的冰晶反射其光线而成。冰晶溶解而造成高浓度的湿气则会向下沉,并形成云雨,所以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天气。
5、蚂蚁搬家,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窝垒得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亿万年来蚂蚁进化到能感应空气湿度、气压和地温等的变化,当上述条件形成时,蚂蚁就会感觉到需要转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大自然的文字》有动植物、云、鸟、风、天象、石头、白嘴鸦等等。
1、动植物。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2、云。在天气很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云雨。
3、鸟。当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
4、风。看风测天,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5、天象。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6、石头。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
7、白嘴鸦。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漂砾、化石、岩层、冰川、石头、云、鸟、雾、蚂蚁等。
大自然的文字的表现:
1、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
2、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3、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太阳或月亮被光晕包围是因为地球高空的冰晶反射其光线而成。冰晶溶解而造成高浓度的湿气则会向下沉,并形成云雨,所以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天气。
5、蚂蚁搬家,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窝垒得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亿万年来蚂蚁进化到能感应空气湿度、气压和地温等的变化,当上述条件形成时,蚂蚁就会感觉到需要转移。
认识大自然的方法:
一、从小就经常去接触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
二、善于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增强读者的自学能力;
三、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多提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大自然的文字》一书是以《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作标题的儿童读物,除第一篇的《大自然的文字》外还有另外几篇文章,层层深入介绍自然,清晰简明,这是一篇文字浅易生动、富有趣味的科普性说明文,其写作意图在于引导孩子们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生活的智慧。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小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以此来激发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热情。文章说明事理循循善诱,读起来趣味盎然。扩展资料:《大自然的文字》是科普读物,写得浅显平实而又生动有趣。全文多采用短句子,每一段的结构也不复杂,不少地方是一句话一行,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也符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作者行文多用口语,如“文字真是好东西”“看去很小很小”;比喻和拟人,也尽量采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指路牌”、“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等,读来明白如话,浅近晓畅而又生动形象。适合一些小读者来增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大自然的文字》有动植物、云、鸟、风、天象、石头、白嘴鸦等等。
1、动植物。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2、云。在天气很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云雨。
3、鸟。当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
4、风。看风测天,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5、天象。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100米比100码长。
码是英制长度单位,约等于0.9144米,在英国,1码等于保存在威斯敏斯特商务部标准局的青铜棒两个金塞子上横线标记之间的距离。因此100码只有91.44米。
据传说,亨利一世当皇帝时,大臣们对长度标准争论不休,无法确定下来,亨利一世听了长达数千言的“汇报”,很不耐烦地看着群臣们,不愿意再听他们争论。一会 儿,他伸直了右臂,左手指着鼻子说:“从这里到我的大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码!笨蛋!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你们却搞了几年!” 就这样,英制“码”确定下来了。
由于英国那时是世界上资本主义 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强权国家,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码”的长度计量单位首先在英殖民地国家使用,以后逐渐在世界各国流传使用,一直沿用至现代。
钱币的换算单位是这样的,1元=10角,1角=10分,也就是说元,角,分,它们相邻两单位的进率都是10,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十进制。那我们首先要看看这100角是多少元问题就明白了,因为元和角的进率是十,相怜低级单位转换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十,所以100角÷10=10元,当然100元肯定比10元大,即100元比100角大,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