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09-28 13:40:10|浏览:95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两句就是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出自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意思是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诗人暗用张芝的典故,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时光,表面上写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实则暗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亦起源于中国,并与生活相融,体现在泡茶、待人接物等。所蕴涵的精神元素,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根植于“儒、释、道”融合的土壤之中,因此,我国茶道精神主要为和、静、怡、真,并将其作为一个综合的归结加以体现。
我国有为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茶叶品种目前已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六大体系。
泡茶,一共有6个步骤,分别为:
1、置茶:把茶叶倒在茶则上,再使用茶匙量取适量的茶叶放到盖杯或茶壶里。
2、润泡:把煮沸的水倒到盖杯里,静待片刻后把盖杯里的茶汤倒掉,这第一泡茶叫“温润泡”,不作饮用。
4、正泡:重新往盖杯中注入沸水,冲泡。不同的茶叶种类,冲泡沸水温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5、分杯:泡好茶后,再把盖杯中的茶汤,以顺时针方向平均倒入各个小茶杯里。
6、品茶:完成以上5个步骤之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包括观颜色,闻茶香,再细细品吮,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
1.鉴赏香茗
2.孟臣淋霖
3.乌龙入宫
4.悬壶高冲
5.春风拂面
6.重洗仙颜
7.若琛出浴
8.玉液回壶
9.游山玩水
10.关公巡城
11.韩信点兵
12.敬奉香茗
13.品香审韵
14.高冲低筛
15.若琛复浴
16.重酌妙香
17.再识醇韵
18三斟流霞
19完成冲泡
1 《茶经》是中国茶道奠基人陆羽所著茶学专著,这是目前为止,最具代表意义的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一本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大大的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中国茶叶大辞典》作者是陈宗懋,于2008年出版的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专科辞典,是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词条,彩图、图文并貌。对中国茶叶的历史、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它包括茶叶历史、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品类、茶叶生物学、化学、茶叶加工制作、检验、茶叶机械、综合利用、茶叶经济贸易、茶具、茶俗、艺文、茶人、茶学著作、茶业机构、国外情况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有大量实用信息的附录,编织出了茶叶科技、茶叶文化密集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3.《茶经述评》作者吴觉农,这是一部集科普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大成之作,也是一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承前启后之作。对于推动茶文化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这本书是针对陆羽的《茶经》写的述评,看这本书,既等把《茶经》看了,又能领略吴觉农老先生的匠心,可谓一举两得。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三载: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肃,即王肃,字恭懿,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因父王奂被齐国所杀,便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投奔魏国(今山西大同,是其国都)。魏孝帝随即授为大将军长史,后王肃为魏立下战功,得“镇南将军”之号。魏宣武帝时,官居宰辅,累封昌国县侯,官终扬州刺史。王肃在南朝时喜欢饮茶,到北魏后虽未改变嗜好,但同时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北方食品。当人问“茗饮何如酪浆”时,他认为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意为茶的品位不在奶酪之下。但是,后来人们把茶茗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1. 奶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奶茶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3. 奶茶文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4. 奶茶文化对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影响
5. 奶茶文化与健康饮食的关系
6. 奶茶文化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和影响
7. 奶茶文化对零售业的影响
8. 奶茶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9. 奶茶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10. 奶茶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
11. 奶茶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12. 奶茶文化的创新和多样性
13. 奶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
14. 奶茶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15. 奶茶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Japanese tea culture is a kind of ritual in Japan, for the guests to serve tea.
1. 茶为国饮,送茶即送文化
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
送茶其实不止是送茶叶,更是送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国茶文化几千年,茶饮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已根植于中国传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对茶的熟悉, 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鹊桥以茶为媒、中秋月圆以茶怀乡、重阳尊老以茶益寿、春节欢庆以茶 待客等。
茶饮不仅是亲朋团聚、传递祝福、表达感情的媒介,更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因此佳节送茶,送的更是文化与品位。
普洱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合名的,元朝时被称为“普茶”,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经历千年的岁月流转使“普洱茶”积淀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从三国时的“武侯遗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茶”,几经沧桑轮回,历经风风雨雨,目睹人间百态,遗贸下悠久的历史文化。
把握“生态特色高效”原则 推动茶业发展多元开花
现存的制约因素,成为了“拦路虎”,影响了大埔茶叶市场的占有率,知名度也难以进一步提升。
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问题。
操君喜认为,大埔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已逐步由量向质转变。实现品质提升,可以遵循“生态、特色、高效”六字原则。
“生态就是要做好生态茶园的建设。”操君喜说,实现生态茶叶除了不使用化学农药,包括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还要注意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在茶园里不应只有茶,还应有其他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对病毒有自动调控能力。”
生态化的种植方式,不仅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更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茶叶品质。唐劲驰认为,标准化、机械化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茶园生态化发展。“许多地方已实现茶叶种植、生产管理信息化,这是大埔可以学习的地方。”唐劲驰说,茶叶在标准化种植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对茶叶种植的原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检查,能够及时解决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生态茶园的建设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操君喜认为大埔县可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可以先定个目标,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茶田实现生态化种植和生产。”
随着近年来大埔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务农,今年34岁的赖怡科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赖怡科曾在广州工作了几年,2015年看到大埔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枫朗镇大王坑村成为茶农之一。如今,他家里种植了近50亩茶田,去年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我们村里有许多年轻人都回来种茶了,在家乡赚的可不比外面少。”
年轻人回到家乡种茶激活了大埔县茶叶产业的活力,但赖怡科等年轻人也发现,茶农们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依旧采取着传统的种植方式,成为了茶叶产业发展的隐患。
“技术上难以突破,品种上缺少创新,导致地方特色不明显。”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曹藩荣也注意到了大埔县茶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