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0-11 18:20:40|浏览:69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不例外。近年来,“汽车文化”、“汽车时尚”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掐指算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也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从首长专用到现在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十多年前的“老三样”到现在的“百花齐放”。转瞬间,中国就从一个汽车沙漠突然转变为世界汽车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百姓们的购车热情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发展之快令人咂舌。但是,进入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明显变缓。从宏观政策控制到贷款收缩利率上调,从石油危机到交通瓶颈,从保险免赔保费上涨到再次临近关税下调,从自身的产能扩大到外来资本的涌入,多重要素构成了这样一个历史的拐点。中国汽车工业前面的路该怎样走,成了讨论的焦点。当前,舆论对汽车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汽车延伸了私人生活的半径,是必须要有的;而另外一种则认为私人汽车的拥有会带来很多的烦恼。甚至列出了例如“新手太多,总堵车”等“七宗罪”。我在法国曾经特意考察过那里的交通状况,那里的公路很多没有北京的宽,车密度也不比北京的小,但是那里的车流看上去是井然有序。堵车的现象并没有北京这样严重。为什么呢?我咨询了当地的一些驾驶员。他们说,在法国,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很好,非常遵守道路上的礼仪和规则,非常尊重路权。他们不会“频繁地变换车道”,不会长期占据“超车道”,更不会“见缝插针”地进行驾驶。在法国,要行驶上主路,无论是左转还是右转,驾驶员都会在主路入口处先把车停下来,细心查看主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在确信不会影响主路车辆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进入主路行驶。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而且有序地行车,也使得赌车的现象大大减少。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的确很糟糕。抢道的、频繁变线的、变线不打转向灯的,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问题,实质上就是对汽车文化普及不够,因为文明用车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大多的人把车当作是“你有我也应该有”的争强好胜(无论是买车还是开车)的工具,还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多年来社会上对于车本位的东西在大肆宣扬,忽视了对汽车文化的传播。当驾驶员还是一种职业的时候,专业的汽车杂志就出现了。中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文明传播载体,最早一本的好像是《汽车之友》。那时候,车还是普通消费者可望不可及的绝对奢侈品。所以,汽车类的杂志最主要的功能似乎是普及汽车知识,这样的媒体更多的也被看作是科普类杂志。进入21世纪,进入汽车销售井喷时代,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市场上,汽车类媒体多达40余种,几乎雷同,大家都扎堆似地进行着0~100的加速评测、集中进行发动机和ABS等技术的介绍,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一辆接一辆的路试,而现在我们的汽车使用者们到底关心着什么呢?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78%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省油、有56%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便宜、有35%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耐用,但是,多达95%的受访者关心他们怎么能用好车,汽车可以给他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带来多大的变化。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个时候,对汽车文化的介绍,对汽车生活的渲染就更重要。无法否认,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http://www.trendsmag.com/article/article_detail0.jsp?id=70802&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