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0-12 07:32:39|浏览:38
1、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节目以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以寓教于乐为目标,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一档观众喜闻乐见、社会反响的品牌节目。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有:
1、《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3、《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病牛》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释义: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3、《咏煤炭》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释义: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4、《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和端午》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释义: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齐鲁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弘扬齐鲁文化的几首经典诗词:
1.《庐山谣》(唐代 白居易)
庐山谷口徐公待月,门巷无人散麻积。
麻囊织就天下长,不妨挑取与君食。
这首诗歌歌颂了江西庐山的美景和当地特产——麻腐竹。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劳作生活的美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齐鲁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2.《清明》(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词以清明时节的雨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园的乡愁之情,并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传统的热爱。诗中的酒家和杏花村也象征着旧时的繁华和美好,寄托了作者难以言说的心理感受,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3.《登高》(唐代 王之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词描绘了登高远望、思乡忧国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和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王之涣通过凄美的意象描述出面临生死离别的无助和思想沉痛的内心,反映了齐鲁文化中一贯的忧天忧民的儒家思想。
以上是三首经典的齐鲁文化诗词,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传承了鲁国精神,弘扬了齐鲁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 二: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 三:尊长、知礼、孝敬父母 四:学习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五:发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六: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