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0-13 11:42:43|浏览:75
中国文化主要就是儒释道,基本特征是修一一学习做人。
修一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儒家是修身学
修身是为了尽性
儒家就是以修身为本,就是在教人怎么学习,怎么做人。学习怎么做人,做人怎么学习。反复讲学习做人。修身就是学习做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所有人皆从修身开始,以修身为重。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就是以尽性为道,就教人将人事物的天命天性发挥到极致。
如何尽性:修身才能尽性,只有每时每刻自省自律,方能随时随地自信自由。
佛学,是自由学,讲真相!
佛学: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和“两点真相”。
以自由为中心
两点真相:
变:不存在永不变
空:不存在永存在
佛学的理论基石就四个字:无常归空!
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皆是短暂的!
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皆是空无的!
一切皆变,一切皆空;那人生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甚至无所谓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为做什么都无所谓,那么人就是自由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就做最爱的。所以佛教徒都是悲观主义的乐观者,这就是所谓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佛学讲求修心
佛学讲求修心,因为我们平常做人时,心常不属于自己。譬如见好看的就开心,难看的就生气;好听的就开心,难听的就生气。所以开心不开心都是受外界刺激决定的,所以我们就是心随境转一一则为凡夫。
所谓修心就是将外求的心转回内求,不要受到外界刺激影响,先做到心不被境转,也就是不动心。所以佛学修行标准:动心就是犯罪。然后在这个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之上,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因为决定人心情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这正是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为内在信仰而活,而非外界刺激。地狱般的环境,也影响不了我天堂般的心境。身在地狱,心在天堂。所以境随心转,则为圣贤。
佛学用一句话总结:真相给人爱与自由,但它先让人痛苦。
道学是自然学,讲适应!
道可道,非常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归于无。
一条总规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再到无。
无→有→无
有的世界都是相对的世界,是非常道。
有+时间=无。
无的世界才是绝对的世界,是常道。
无+时间=一切可能。
常道:绝对的世界,无,永恒。
非常道:相对的世界,有,短暂。
道重视“无”的价值
人们很容易看到“有”价值,却忽略了“无”的价值。其实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
什么是道?
道是在任何时空都不变的东西。
道是无意不变的矛盾,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的心法:对立统一的三分法,非常人常用黑白分明的二分法。
对立统一的思维:
三分法一一无中生有,以柔克刚,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最好。
逆向思维:欲取先予
反向追求:内圣外王
福祸相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利他意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意识: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不做什么,才能做好什么。
道学不争无为表达的是同一种思维: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
1、通过利他来利己
2、通过放弃控制来达到控制
3、坚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坚持
4、以不争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5、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宇宙万物都处于循环往复运动变化当中,但是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也就是讲每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头到尾都存在矛盾。
道眼总能看见世界的反面,以及反面的价值。
道家总是反过来想问题。
儒释道都是讲一件事:修一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佛学一一修心,做自己,处理自己与内心的问题,讲空。
道学一一修道,做事,处理自己与自然的问题,讲适。
儒学一一修身,做人,处理自己与他人的问题,讲诚。
从内到外,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教人如何做自己,做人做事。
人生不断完善自己最重要,其它都是假的。
修到最后就是止念,没有一丝丝杂念,没有一点点恶意,也就是思无邪。
佛学视角是以空的平等视角+变的动态视角+无我的客观视角看待世界。
道学视角是以世界的视角看自己,所以不是我想要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能为世界做些什么。
儒学视角是以旁观的视角内视自己,遵从良知做人做事,时刻保持自省自律。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我为主。修,学习做人开始,解决自己与自己内心问题,自己与他人相处问题,自己与世界关系问题。更多的是内看,了解自己。而非的外看,了解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