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0-13 13:30:43|浏览:30
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
燕赵区域不能仅仅依据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来划分。一是因为战国时期在燕、赵两国中间还有另外一个大国中山国存在,二是因为燕、赵两国自己的疆界也常因战争的胜负而变化不定。所以,虽然燕赵区域以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为主体,但是完全依照两国的疆域来划定燕赵区域的界线则是不够确切的。
燕赵区域也不能以今河北省的省界为界线。今河北省又别称燕赵,其省界大体与战国燕、赵二国疆界相合。然而一般所理解的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大致区域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其地域的区分往往是比较模糊的自然区分,因为历史上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绝不会由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截然分开。今河北省的行政设置开始于1928年,由直隶省改为河北省,至今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因此用河北省这一行政区划来涵盖以往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也是不够确切的。特别是在河北省行政区划的四围之内还独立出了北京市和天津市。
今河北省简称为冀,其渊源来于冀州,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冀州的范围起初很大,包括今山西大部和山东西北部在内。在冀州成为一级正式的行政设置以前,它是一个地区的泛称,其界线划分比较模糊,唯一可以确切作为标志的就是黄河。《尔雅·释地》和《周礼·职方》二书都说“两河间曰冀州”、“河内曰冀州”。事实证明以黄河等大河、大山自然屏障来划分地区以及这一地区的文化是十分有效的,具有一种模糊的准确性。比用某一时代的行政设置来划分更加确切,也更加稳定。
当然,黄河的河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西汉以前黄河绕出龙门、砥柱以后转向东北,几乎横贯今河北省的中部,大略沿今撑沱河一线入海,另在荥阳附近分出一支济水东流入海,当时黄河下游的位置较今偏北很多。但自汉代以后,黄河虽屡次变迁,基本上是自砥柱东流入海,占据了原来济水的河道,与今黄河走向大体相符。所以,以今黄河划分燕赵区域的南部界线是切合实际的。
唐代贞观年间划分全国州郡为十道,开元年间划分为十五道,河北道居其一。宋代至道年间改道为路,划分全国为十五路,河北路仍居其一。在诗文中河北又别称河朔,河北与河朔的称谓在当时是非常通行的,而且也非常准确,确实是指黄凋以北这一地区。唐代河北道的北部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和辽宁省大部,南部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宋代河北路的北境面积缩小,但是南境仍旧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在内,是名副其实的河北。
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由于燕赵区域东面濒海,太行山和燕山就成为除黄河以外界定燕赵区域的重要标志。
从文明的发展进程上看,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战国秦汉时期,燕赵区域内的先民居住点和人口聚居的城邑,都是沿着太行山东麓一线和燕山南麓一线排列的。文明起源和发展于山脚,那里有条条小河和道道山谷,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而在深山之中,平原深处以及像黄河那样的大河附近,先民的居住点和城邑就十分稀疏。不过,并不能认为燕赵文化是一种山岭文化,它仍然是平原文化。太行山和燕山只是为燕赵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环境,并具有了独到的特色。
在民族冲突剧烈时,太行山和燕山是保护内地的天然屏障;在和平到来时,通过山海关和桑干河谷等众多通道,平原内地与山外草原之间可进行广泛的交流。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文物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燕赵文化所夹杂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太行山和燕山都是一条山脉,其横向的宽度有限,可以在短时间内越过。在这里没有可能产生出独立的山岭文化,太行山和燕山都只是内地与草原之间的交叉和过渡。这里的经济可以是半农半牧式的,文化可以是半内地半草原式的。
2 ---燕赵文化---
总之,如果认为燕赵区域主要就是古代燕国、赵国的区域和现在河北省的区域是不够准确的。这里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把燕、赵二国中间的另一大国中山国包括在燕、赵区域内。第二,要把元代以前的北京包括在燕赵区域内。第三,要把今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部分包括在燕赵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