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数码游戏家居教育娱乐生活时尚旅游社会情感汽车健身育儿科技自然历史文化国际宠物财经星座体育

黄河文化遗产故事?

|2024-11-14 15:22:53|浏览:38

景泰川位于甘肃、内蒙古、宁夏三省区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干旱肆虐。为彻底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1969年10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历时5年,由13座泵站组成、最大提水高度达472米、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的提灌工程顺利完工。自此,黄河之水犹如生命之源润泽着景泰川。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兴建,展现了新中国治水兴水的磅礴故事,成为新中国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内核最佳实证。

为了留住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历史印记,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至今仍保留着1600余件见证了工程建设历程的实物。建设一个博物馆,让这1600余件老物件成为感动人心、鼓舞人心、启迪人心的历史纪念物,是管理局历届领导的夙愿。然而,经费的匮乏、人才的缺乏,让这些记录黄河文化时代精神的文化遗产静静地躺在露天货场无言地沉默。

黄河水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的绝佳素材

黄河流域开发历史悠久,从大禹导河积石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从秦代关中郑国渠的开凿实现区域经济第一次飞跃到现代化的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成为中国的西部粮仓,五千年的流域发展史为黄河流域留下大量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类型众多、历史悠久、数量巨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2.4万处,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16.2%,区域不可移动文物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1.9倍。黄河流域内的世界遗产有(含文化景观和双遗产)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815处。国保单位分布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6倍。这些遗产成为诠释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核心载体。

今天,流域内仍有众多黄河文化遗产在活态保存,并持续地发挥着水利、交通等功能,并衍生出别具区域特色文化、景观功能,成为见证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遗存。郑国渠水利风景区、壶口瀑布水利风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各方游客旅游观光的首选目的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嘉应观、济渎庙也相继建设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成为彰显博大精深黄河水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工程。

水利风景区,讲活“黄河故事”的绝佳场所

水利风景区是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水利风景资源,具有水生态修复、水文化科普、水经济发展等复合功能的场所。有机整合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凝练黄河文化性格,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设水利风景区将串联起黄河流域内大量黄河水文化遗产和流传千年的治水、理水故事,镌刻下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熔铸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建立体化的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有利于整合黄河流域生态资源、文化要素,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保护黄河水文化遗产的三重思考

如何提炼黄河水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塑造黄河文化内核。黄河流域文化遗产遗存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如何立足于纷繁复杂的遗产中发掘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凝练出具有流域特色、区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并加以保护、传承、利用,塑造黄河文化灵魂,是当前讲好“黄河故事”的重大挑战。

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实现黄河水文化“点线面”组团发展。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黄河水文化遗产具有沿河流线性分布和空间分散的特点。因此多源梳理、空间整合黄河水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开放融合创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黄河文化组团,并通过特色旅游线路进行空间串联和区域联动,实现整体一张图式的发展,是当前讲活“黄河故事”的重大挑战。

如何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实现遗产传承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黄河流域地域面积广大,区域资源条件、社会文化特征、经济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黄河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治理间存在诸多博弈,如何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协同发展,实现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机融合,是当前讲精“黄河故事”的重大挑战。

讲好“黄河故事”的三点建议

扎实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是开展流域内黄河文化遗产的专项调查与评估,摸清家底,形成遗产专题数据库。二是强化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按照抢救一批、修缮一批、保护一批的思路,建立实施分级分类保护修复名录和项目库。三是组织黄河文化遗产专题研究,有序推进古堤防、古码头渡口、古航道等重要遗产和遗址区域的考古调查发掘展示工作。同时开展黄河文化遗产历史演变、工程价值、科技与管理研究,客观再现黄河流域历史开发成就,为后续展示阐释工作奠定基础。

建设健全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一是提升现有水利风景区内黄河文化展示阐释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黄河流域水利旅游线路服务设施,将景区建设与周边特色小镇建设有机融合,实现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二是开发黄河水利旅游精品研学游线路,构建“串珠成串”的黄河水利风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搭建“黄河文旅+”互联网综合展示平台,利用GIS、AR、VR等技术,整合水利风景区周边地区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搭建黄河文旅虚拟展示平台,实现对流域文旅要素的网络集成展示,创新黄河水利文旅营销模式与体验模式。

强化黄河文化的传播表达。一是凝练黄河文化的核心内涵,系统发掘黄河流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民族之间在几千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二是密切黄河文化与辖区市民生活的联结,鼓励沿线省区发掘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专题展示展陈设施,提升流域内公共文化产品的社会供给能力,用文化拉近景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用“活生生”的文物和优美隽永的黄河水景,讲活黄河文化的历史传说和当代故事,增强流域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

若有若无小矜持
11-14 15:22优质作者
关注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