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1-20 01:17:04|浏览:40
七条标准:
第一,智能良好。智能良好综合体现在两个精神和四个能力。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人的情感活动,一定要跟外界环境协调,心情要开朗,要乐观。
第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就是为达到即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
第四,人际关系和谐。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广泛的人际交流圈;要保持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要注意宽以待人;要积极主动,要坦诚。
第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适应社会是绝对的,改造社会是相对的,重点是适应。
第六,要保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人格是人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总体心理倾向,构成要素要完整,不能有缺陷
第七,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要适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
WHO标准数值在18.5≤BMI<25之间,如果BMI<18.5属于体重过低,BMI≥25属于超重。
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世卫计算方法,女性是(身高cm-70)×60%=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体重指数BMI计算方式是,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即kg/m2。如果计算出来的体重指数超过正常值,此时需要减肥,让体重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WHO规定的白天医院病区噪音标准正确的是35dB~40dB。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建议医院的噪声在白天不超过40dB一45dB,夜里最好低于35dB(此标准为等效值,即8小时平均值)。我国的国标规定的医院噪音环境控制分高中低三种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宪章》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1990年,WHO进一步提出了健康的十大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宪章》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1990年,WHO进一步提出了健康的十大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母乳喂养可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象征性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于年5月通过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向全球联合倡议"爱婴医院"暨出生后最初六个月纯母乳喂养最新标准,并建议产妇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以此作为人类哺育婴儿的最理想方式,同时能预防各种妇科慢性疾病甚至乳腺癌:
● 在分娩后最初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 纯母乳喂养是指6个月内婴儿除母乳外不得接受任何其它食物、饮料甚至是水。
● 母乳喂养应按需进行,不分昼夜。
● 不得使用奶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七条标准:
第一,智能良好。智能良好综合体现在两个精神和四个能力。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人的情感活动,一定要跟外界环境协调,心情要开朗,要乐观。
第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就是为达到即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
第四,人际关系和谐。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广泛的人际交流圈;要保持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要注意宽以待人;要积极主动,要坦诚。
第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适应社会是绝对的,改造社会是相对的,重点是适应。
第六,要保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人格是人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总体心理倾向,构成要素要完整,不能有缺陷
第七,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要适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
who和whom意思都是“谁”,who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而whom只能做宾语,例如Who(Whom)are you looking for? Who(不能用whom)is singing?
一、通电话问“你是谁?”的礼貌表达
① Who is this?
在许多外国人眼中,“Who is this?”是最简洁和最合理的表达之一,而且不含冒犯他人之意,是个礼貌性表达。
A: Hey, is Natalie there?
A: 嗨,娜塔莉在吗?
B: Yeah, who is this?
B: 在的,您是哪位?
② Who is it?
当然了,“Who is it?”也是老外最常用的口语化表达之一,也比较礼貌。
“Hello, who is it?”,he picked up the telephone and said.
“你好,哪位?”,他拿起电话说道。
③ May I ask who is calling?
“我能请问下是哪位呢?”,这可能是目前最为安全和礼貌的表达了,在专业的场景下(比如说公司前台)使用频率很高。
A: Hello, is Boris there?
A: 您好,请问鲍里斯在吗?
B: Sorry, he is being abroad on business. May I ask who is calling?
B: 抱歉,他现正在出差。请问你是?
④ Would you mind telling who is calling?
“介意告诉我你是谁吗?”,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式的表达了。
Ben is not there. Would you mind telling who is calling?
本不在。 介意告诉我你是谁吗?
who is it一般用在跟对方直接说话的场合,但是往往是看不到对方的时候,比如对敲门的人
who's this的两种回答分别是“It's me”和“It's+人名”。这一话通常是用于人们电话沟通时,此时接听电话的一方如果不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通常会用“Who's this”来询问对方的名次,而对方则会用“It's me”或“It's+人名”告知别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