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2-07 06:41:11|浏览:71
有一句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习传统文化和国学,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食粮,也是物质食粮。是我们的母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流淌的血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生存发展角度,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和义务。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血浓于水,即使身处海外几代人许多家庭都会教孩子汉语,过春节,中秋节,看春晚,唐人街的闹花灯等等,忘了本就是忘了根,没有了根的树木能够茁长成长吗,否,他只会成为一叶浮萍,随波逐流,自生自灭。作为人类的个体,他只会是没有灵魂的家园,行尸走肉般,像那些港独,台独分子一样,数典忘祖,成为民族的败类,人类的弃儿,必将遭到有传统文化熏陶的华人的唾弃,连自己祖宗和文化都不承认不懂的人,长远看,也会遭到西方那些利用他们,榨干他们良心的国家的轻蔑和无情的抛弃,象鲁迅先生说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些海外的学子和华侨心目中祖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祖国的关爱和强大才是他们在海外理直气壮,扬眉吐气的坚强后盾有力支持。这些都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对于一个童蒙天真的小孩来说,他们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从小悉心培养,以传统文化和国学知识为契机和切入点。不但可以增长见识,而且可以在寓教于乐的互动中,起到早教的作用,提高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国际上有科学研究得出结论表明,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几个关键时期,而且越早越好,特别是刚出生到孩子五岁这段时间尤为重要。特别是三岁左右,这段时间更是极其关键,而这段时间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用求别人,找专家搞什么早教班之类,我们大人在睡前多让他们多读多记点古诗,国学知识,大人讲,他们记,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不但增长了对我们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生养他们土地的热爱,这样,在他们上学后,语文水平文字表达能力要好很多,大人也会省很多心的,同时,国学知识的积累,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对学习其他科目还有如历史,地理,甚至生物,物理,数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一个人,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特别对女士气质的培养,男士优雅的风度,有着潜移默化,春风细雨般滋养。起着无形而又关键的作用。一个人美一部分是天生,更大程度是后天的培养。一个人的美可以分不同层次,有些是外表光鲜亮丽的漂亮,但没有内涵,现在把这种漂亮叫充满了"瓷气"。化了妆千人一面,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另外一种是由于学习读书的滋养,看着就和别人不一样,气质美丽出众中象林徽因,蒋英,沈从文夫人张兆和,他们过去都是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灌输,具有传统文化的大家闺秀,从小接受国学四书五经文化的熏陶,气质出众,他们的美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美,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美,优雅的典范。
对于一个在单位工作的人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会提高自我管束,时时反省的能力。刘少奇说过"坚守慎独",它就是从儒家道德的"仁义礼智信"来的,从孔子的"吾当日三省吾身也"来的,传统文化里的优良思想,道德伦理思想,就会让人对大自然,对国家,对人民时时有敬畏之心,在他们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后,他所学到的传统文化底蕴,就会是一种软实力,时时约束提醒他们,他们的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拥有的国学知识,也会对当地的的文化传统起到保护作用,甚至挽救许多濒临消失不可再生的古代文化遗产,相反,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有些地方过度开发,甚至破坏了名人故居,文化历史古迹这类不可复原再生的宝贵遗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每每看到想起就令人痛心疾首!
对于我们研习书法来说,都有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体验,多进行一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修养,多读书,包括传统的书法理论书,才能高屋建瓴,胸有诗书气自华。写出的字才能脱俗,没有匠气。书法,表面是写写画画,根子还是传统文化积淀,是一个人文化知识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从古到今,从钟繇到王羲之,王献之;从傅山到启功,沙孟海,饶宗颐,更是传统文化传播者,拥有者,继承者,他们既是书法家,本身也是文学家,诗人,学者,国学大家。他们书法好只是冰山的一角,是因为他们国学修养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根深叶茂,是真积历久则满,然后形诸于外则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