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2-21 11:00:41|浏览:47
东北黑土属于“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气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具有寒地黑土。
另外,土壤一般不会经过上千万或上亿年的持续营养及组分积累,因为地球表面是动态的。某个稳定的状态只会在一个时间段内维持。
经过一系列地质变化之后,原来的土壤就会变为石化了的“古土壤”或岩石,埋覆于地下,从而失去了土壤的特征。
黑土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它的形成原因是长时间的动植物腐败造成的,主要是植物的叶子。时间需要几百甚至几千年。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在形成时的母质绝大多数为黄土性粘土,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30一40cm。
曾经的东北地区黑土层平均厚度由50cm至60cm,现已下降到30cm左右。
寒地黑土,是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草,原始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均腐殖质层的高寒黑色土壤。母质多为黄土状粘质沉积物,通体无石灰反应。黑土土层深厚,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近数十年黑土地有些褪化,国家正在保护。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在形成时的母质绝大多数为黄土性粘土,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黑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不可再生,历史上黑土层的厚度平均2米左右。自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地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再加上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造成了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出现退化。几十年来,黑土层平均每年减少1厘米,现在只剩下40厘米至60厘米厚了,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成土条件: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堆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
世界上主要有四大黑土地(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分别是欧洲的乌克兰大平原(约190)、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约120万)、中国的东北平原(约102万,世界排名第三位)、南美洲的潘帕斯大草原(约76万)。
黑土是土壤的类别之一,具有肥力高、性状好等特点,是农业比较理想的一种土壤类型,它的形成主要是与气候因素(地形、母质、微生物、时间等)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的东北地区的黑土系列分布面积较广,其中最典型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其中约10万平方公里位于黑龙江省),与河南、江西、贵州、广东等省区的面积相当,可谓是东北乃至全国重要的“大粮仓”。
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地域风情、美轮美奂的自然风貌,构成了当代东北的壮丽画卷。东北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黑土文化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中的重要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