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2-26 16:00:53|浏览:43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的谷地上。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及周围庙宇无论是从建筑学、造园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上都有广泛的意义,这也是使得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重要因素。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比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着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景点
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 勤政殿、松鹤斋、 如意湖、青雀舫、 绮望楼、驯鹿坡、 水心榭、颐志堂、 畅远台、静好堂、 冷香亭、采菱渡 、观莲所、清晖亭、 般若相、沧浪屿 、一片云、萍香泮、 万树园、试马埭 、嘉树轩、乐成阁、 宿云檐、澄观斋 、翠云岩、罨画窗、 凌太虚、千尺雪 、宁静斋、玉琴轩、 临芳墅、知鱼矾 、涌翠岩、素尚斋 、永恬居。
正宫
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
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东宫
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日军入侵承德,为庆祝胜利将东宫烧毁。现仅存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万壑松风殿
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万岁照房北行过门殿,再北有殿七楹,进深两间,名烟波致爽,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更是珍贵。溥通普,普遍、广大意,有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之意。于是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67年间,康熙、乾隆两帝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外围陆续建造了11座大型寺庙,因其中8调有朝廷派驻喇嘛,享有“俸银”,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7座在避暑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像一颗颗星星环避暑山庄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势,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表现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布达拉·行宫
布达拉·行宫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北狮子岭南麓,占地25.79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因仿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布达拉·行宫景区为两座汉藏结合式寺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庄严 。
普宁寺
普宁寺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北部武烈河畔,占地5.78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宁寺和普佑寺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取普天之下安宁、保佑天下众生之意。普宁寺内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佑寺是喇嘛研习佛教理论典籍的经学院。这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
磬锤峰
磬锤峰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部,武烈河东岸,占地4005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乐寺、安远庙及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两座寺庙先后建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磬锤峰形成于大约300万年前。景区内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内供欢喜佛——上乐王佛。磬锤峰与普乐寺构成了藏传佛教中的密宗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