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5-01-16 19:11:22|浏览:71
《跨文化交际技巧》由主编和三位教师合作编著,具体分工为:何维湘负责全书的内容安排、跨文化交际引论,第一章:交际与文化,第二章:文化类型和文化定势,第三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第六章:全球化与交际、
第四章:非语言交际,第九章: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Mr John Jamison负责。
(1)按照跨文化交际范畴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跨文化交际”(Macr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微观跨文化交际”(Micr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两种。
(2)根据交际群体(circles of colony)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化圈内的交际”(In-Group Communication或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文化圈际的交际”(Out-Group Communication或者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
(3)根据交际群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跨种族的交际”(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和“跨民族的交际”(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流是由爱德华.霍尔提出的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日本也不甘落后,于1972年在东京率先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出席人数超过两千。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SocietyforInterculturalEducation,TrainingandResearch)在美国正式宣布成立。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学起步较晚。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教授于8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著作颇丰,目前已经编著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与语言交际》等多部图书。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沟通、行为接触等方式,进行关系纽带的维护。
"跨文化交际"人与人之间,指跨越文化差异的交往。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而人与人之间要无障碍地交流,需要跨越不同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
"交际"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特指克服不同文化差异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跨文化就是指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目前跨文化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与对象国人的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去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联系与区别是面对相同的问题或状态,前着注重意识和态度,后者注重操作和应对
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形成更丰富的视野!
跨文化交际,简单的理解就是,跨越民族和国家通过文化来交流。这样的文化交流对双方来说有积极的意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双方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友好往来,和平共处,有这决定性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双方之间的了解,又能促进和平友好。
1 存在跨文化交际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2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需要考虑并适应对方的文化背景,这就是跨文化交际。3 例如,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中美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非常重要。在商务谈判、外交事务、旅游交流等方面,需要进行文化适应和交流。
在一篇文章里王小波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位阿姨,生了个傻女儿,比我大几岁,不知从几岁开始学会了缝扣子。她大概还学过些别的,但没有学会。总而言之,这是她唯一的技能。
我到她家去坐时,每隔三到五分钟,这傻丫头都要对我狂嚎一声:"我会缝扣子!"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想让我向她学缝扣子。但我就是不肯,理由有二;其一,我自己会缝扣子;其二,我怕她扎着我。她这样爱我,让人感动。但她身上的味也很难闻"。 然而你只看这个故事的话,感觉并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幽默可言,但当你看到他下面写的一段用这个故事作为比喻的事,才发现其中之妙,简直妙不可言,这就是一个思维的乐趣。
接下来他又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我在美国留学时,认得一位青年,叫做戴维。我看他人还不错,就给他讲解中华文化的真谛,什么忠孝、仁义之类。他听了居然不感动,还说:"我们也爱国。我们也尊敬老年人。这有什么?我们都知道!"我听了不由得动了邪火,真想扑上去咬他。之所以没有咬,是因为想起了傻大姐,自觉得该和她有点区别,所以悻悻然地走开,心里想道:妈的!你知道这些,还不是从我们这里知道的。
礼义廉耻,洋人所知没有我们精深,但也没有儿奸母、子食父、满地拉屎。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来讲究,主要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故事写到这突然的明白了傻大姐的出现的作用,不由的狂笑起来。狂笑的同时又明白了很深的道理,这真是一篇高明的文章,王小波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写的东西也极讲逻辑,在他的文章里就能看得出是个编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