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5-02-02 08:00:58|浏览:65
通光量是通光量,景深是景深,这俩都和光圈有关,但是彼此之间不那么相关。
首先是景深计算公式:
可见,画幅一定时(即允许弥散圆直径一定时),景深与且仅与镜头焦距、光圈大小和对焦距离有关。
换言之,不管是APS-C的镜头、M43的镜头、全画幅的镜头,还是中画幅、大画幅的镜头,只要镜头焦距一定,光圈一定,对焦距离一定,那么在同样的画幅上(我们这里把所有的镜头都转接到全画幅上好了),得到的景深就是一定的。
就是说,比如一只C幅镜头56/1.4,对焦距离1m的情况下,在全画幅相机上得到的景深为2.68cm。
那么换一只全画幅56/1.4,在对焦距离1m的情况下,全画幅相机上也可以得到2.68cm的景深。
换一只中画幅56/1.4,在对焦距离1m时,全画幅相机上景深也为2.68cm。
换一只c幅56/1.4镜头,在对焦1m时,全画幅相机上景深也为2.68cm。
换一个给4x5的大画幅设计的56/1.4(假如这玩意存在),在对焦1m时,全画幅相机上景深也为2.68cm。
这和镜头原本设计适用的画幅是无关的。
当然了,根据上述公式,我们
总可以用不同的镜头+不同的光圈值,在同样的画幅、同样的对焦距离下得到同样的景深
(这特么就是废话)。全画幅上我可以用200mm的焦段,光圈f/20~22之间,在对焦距离为1m的情况下得到2.68cm的景深。所以就事论事地说,举个全画幅85mm f/2.5~2.8之间的例子说明“给什么画幅设计的镜头,光圈就是给什么画幅标的,不能混用
”才是没什么意义的。其次说说进光量。索尼/美能达的几只STF镜头,100/2.8 T5.6和135/2.8 T4.5这两只镜头能很好地说明进光量的问题。光圈值(焦距/光圈直径,其实我记得一直是光圈直径/焦距啊。。。)为f/2.8,但是实际上到达传感器的光亮度(T值)分别等效于使用同焦距下光圈为f/5.6和f/4.5的镜头拍摄的光亮度。
换个说法,你在任何一个镜头前面加上几片ND镜,然后把(ND镜+镜头)看成一个新的镜头,那么这个“新镜头”的进光量和原来(没有ND镜)的镜头相比是大幅下降了的。
这又和画幅有什么关系呢?
{{header.title || 'DigitalRev - Focus on photography'}}
实际使用上,我曾经把给中画幅/大画幅设计的镜头转接到a7r2上来混用,拍接片,我认为这不是没有意义的hhh。题主说的这个“有人”直接否定了一批微单轨/中画幅镜头移轴转接环/数码后背的存在意义。
毕竟按照这“有人”的言论,给6x6/645底片面积设计的镜头用在44x33或者48x36的数码后背上是没有意义的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闲扯一句,等效焦距/等效光圈这些是很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的,千万注意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