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5-02-04 16:39:04|浏览:34
大语文时代,普及国学基础知识。发扬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等方式,确保2023年全省16市平原地区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二是持续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力度,在重要时段持续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对农村秸秆、垃圾、荒草实施全面禁烧;
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常态化管理,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四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完成400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全省完成55%目标任务(27584个行政村);
五是利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1398个农村黑臭水体,其中2021年完成500个,2023年全部完成;六是强化污染源头防控,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依法履责,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
七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防治与资源化利用;
八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2021年完成4000个行政村,2025年全省累计完成16685个行政村的目标任务。
首先加大培养力度,其次加强招引力度,再次提升留人环境。
一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提出拓展乡村多种功能,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并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保持战略定力,制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举措,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长江、黄河流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提出具体要求。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围绕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推进质量兴农。 坚持农业绿色发展。 我们把今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正在加快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启动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完善乡村产业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符合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组织形式,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抓好产业融合。 我们总结国际农业现代化的成功路子和不成功的路子,有个共同点,就是要在推动城镇化、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不仅要把工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市,同时要制定诸多的政策,引导资源聚集到乡村发展、聚集到县域经济发展这个方向上来。
前段时间主席提出扶贫要先扶智。乡村振兴更是一个精神世界的重塑。所以和文化振兴密切不分。地有精神土变金,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人改变的志气,才能彻底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文化指引。
文化振兴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好民族文化,在新时代中,不断丰富其内容,做到取其精华、与时俱进;
二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伟大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这些伟大的精神能够激励我们走过低谷并最终走向胜利;
三是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优秀的文化可以激发人的原生动力,引导人民群众为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找到了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乡村文明的对接点;
2、找对了乡村文化振兴主体是农民这个最佳支点。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它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同时,文化振兴是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的基础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