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0-08 18:32:32|浏览:75
平阳,乃伏羲桑梓,尧舜故里,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也称雷泽、曹州等,春秋战国时期为曹国国都。
考古成果
历代平阳
古代有以下地方称“平阳”。
(一)古帝尧所都,春秋晋羊舌氏邑。顾炎武《历代宅京记》说:“舜都蒲坂,今山西平阳府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
(二)春秋鲁邑,在山东新泰县西北,“城平阳。”汉置东平阳县,应劭曰,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后汉省。
(三)春秋鲁邑,战国为齐南阳邑,汉置南平阳县,南朝宋曰平阳,北齐时省,故城即今山东邹城市治。
(四)春秋邾地,后为鲁地,《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来聘,盟于平阳,《杜注》“西平阳。”在今山东邹县西南,方舆经要及高士奇春秋地名考均以为即宣公八年之平阳,误。
(五)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滑县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卫候饮孔悝酒于平阳,醉而送之,《杜注》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六)战国赵地,在河北临漳县西,《史记·秦始皇本纪》桓齮攻赵,败赵将扈辄于平阳。(《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1] )
(七)春秋秦地,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接宝鸡县界。《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徙居平阳,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正义》封宫在平阳城内。
(八)三国魏置,晋改名兴晋,西魏废,故治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九)晋改平春县曰平阳,徙治仁顺城,隋改曰义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四十里。
(十)东晋置,五代晋省,宋复置,明省,即今湖南桂阳县治。
(十一)南齐置,隋改曰吉阳,故城在今湖北孝感县北。
(十二)南齐置,今阙,当在湖北境。
(十三)后魏改眉县置,西魏更名眉城,故治在今陕西眉县东北。
(十四)后魏置,今阙,当在河南境。
(十五)后魏置,今阙,当在安徽。
(十六)后魏置,今河南汝南县地。
(十七)汉回浦县地,后汉章安县地,三国吴为安阳县地,晋置始阳县,寻改曰横阳,隋省入永嘉县,唐复置横阳县,五代梁时吴越改曰平阳,元升为州,明复降为县,属浙江温州府,清因之,属浙江瓯海道。今浙江平阳县及苍南县、龙港市地。[2]
(十八)明代山西西南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运城市大部。[3]
考古成果
2015年6月21日,中国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国新办举办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宣布,“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尧舜古国文明不再是传说,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证据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尧的都城。
发布会上,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全面介绍了陶寺遗址37年来尤其是近10年的重大考古发现与部分研究成果。
王巍指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
王巍指出,尽管还不到“一锤定音”的时候,但没有哪一个遗址像陶寺这样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等方面如此契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