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1-23 10:58:41|浏览:89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了解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2.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精神包括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等,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要传承中华文化就必须传承这些思想,包括尊师重道、孝道、仁爱、礼义廉耻、天人合一、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
3. 持续发掘和加强中华文化的创新: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但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开创出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和国际社会的文化成果。
4. 传承中华文化的实践:通过亲身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赏月、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高等,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气息,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5. 教育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需要从小培养起。在学校和家庭中,要注重中华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珍惜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
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点头微笑,不小心伤害别人要道歉,这都是我们基本需要做到的。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认为是很少很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应该做到懂礼仪、做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礼仪这个中华美德。 尊老爱幼,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礼仪之道,可是这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曾看看到这样一段公益广告:在公交车上,一站到了,上来一位拿着重物的花甲老奶奶,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老奶奶环顾四周,只见车上的年轻人们都熟视无睹,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窗外,权当没看见。这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竟然站起身为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只得唉声一叹,车上的人们脸都红了。最后,广告上出现一排字:礼仪,尊老,在哪? 这个广告,令我感慨万千。21世纪,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却退步了。那流传下来的礼仪之道渐渐的在社会上消失不见,人们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只是冷血嘲笑;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都大打出手;人与人之间再也没了心平气和的沟通,只有互相难听的谩骂。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上,把礼仪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 崇尚礼仪,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需多措并举。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期待着那一天,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被传播,被不同肤色的人传承。
《古语金句》从中国古人文章佳作中遴选金句365条,分为励志、为学、用人、治国等11个篇章,由对外经贸大学廉思教授领衔编著,由“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保罗·怀特翻译,并由著名爨体书法家毛广淞等撰写作品为插图。廉思教授在现场表示,《古语金句》是跨界合作的结晶,是古今中外的联袂。
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胡开敏现场发言表示,《古语金句》是在对外传播领域的又一力作。希望各方共同携手,聚合智慧,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为《古语金句》书名的题写者,著名爨体书法家毛广淞借用书中的三句金句,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是传承,“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作为老师和前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到青年学子的基因中,让当代青年修心治身,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第二是创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年应当有自信,但自信不应是盲目的。第三是坚持,“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要以客观的态度传承中华文化。就是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混杂、积极与消极并存,不照搬复制,不简单否定,坚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科学,就是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进行正确取舍,推动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今人。
1、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形态。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过着群体打猎的生活,渐渐地也就人们相互之间一种凝聚力,也形成了文化的一种基础,人与人之间注重和谐,把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相结合起来就是当时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
这种基本精神也使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它包罗万象,以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各种文化,是中国文化拥有了广度,让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发展的一个邹形。
中华文化:中华,应该是中国民族,是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的集合,他们以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迁徙、繁衍,现在也是,以后也是。他们从古到今创造的文明,流传的经验,形成的技术,留下的智慧,等等,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它包括这一片土地上东西南北,从古到今。所以,古代和现代,中华民族创作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先说传统,传统是相对于现代的,也就是不同形态的社会,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传统社会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所以,工业时代以前,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叫做传统文化。细分起来,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它的内部又有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印度传统文化,希腊传统为文化,欧洲传统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