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4-12-21 11:34:42|浏览:30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辩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摊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师,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在作者笔下,各拉丹冬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第二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褶皱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风呼啸不止、冰河光滑、晶莹洁白、静穆美丽,是琼瑶仙境。(意思对即可)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交代了冰塔林形成的原因,也形象再现了冰塔林的美丽景色,充分表达了作者观赏景色时的震撼与赞叹之情。(意思对即可)
【3】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褶皱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这样虚实结合,主客相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厚度和深度的美。(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风一刻不停地呼啸”“冰河已光滑难行”“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是琼瑶仙境”可概括特点为:风呼啸不止、冰河光滑、晶莹洁白、静穆美丽,是琼瑶仙境。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冰塔林比作是“琼瑶仙境”,这是比喻的修辞。以仙境比喻冰塔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塔林的美丽。“漫不经心”“从不懈怠”把阳光和风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把阳光和风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是阳光和风形成了如此壮观的冰塔林,点明了冰塔林形成的原因。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这两个修辞,表达了作者观赏冰塔林奇观时的震撼与赞叹之情。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细读第二段可知,本段并没有从地质学的角度上科学详细地讲解冰塔林形成的原因,而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以奇妙的想象解释了冰塔林的成因。“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年轮”一词,蕴含着沧桑与古老的韵味,使读者联想到冰塔林背后所代表的大自然的变化与伟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所写之景为实,生发想象为虚,既有客观景物,又有主观联想,使文章富有深度和意蕴。
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