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5-01-21 21:16:55|浏览:46
提到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纺织巨头”。确实,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企业,最初以纺织印染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横跨石化、纺织、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盛虹正在悄然转型,朝着新材料领域大步迈进。
盛虹的故事,要从一根丝说起。1992年,盛虹创始人缪汉根在吴江盛泽镇创办了盛虹印染厂。当时,这家小厂只有8台染色机,员工不到100人。但缪汉根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过人的经营才能,带领盛虹迅速崛起。
短短几年间,盛虹就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印染企业之一。但缪汉根并不满足于此。他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向上游延伸,掌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于是,盛虹开始向化纤领域进军。2003年,盛虹投资建设了年产20万吨的差别化涤纶长丝项目,正式进入化纤行业。此后,盛虹又陆续投资建设了多个大型化纤项目,逐步形成了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材料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盛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开始将目光投向新材料领域。
2019年,盛虹投资建设了年产16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是国内首个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不仅为盛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也为公司进军新材料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盛虹又投资建设了年产100万吨的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项目。EVA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电线电缆、发泡材料等领域。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盛虹正式进军高端新材料领域。
目前,盛虹正在加快推进多个新材料项目的建设,包括年产30万吨的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年产20万吨的锂电池隔膜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巩固盛虹在新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盛虹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多年来,盛虹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目前,盛虹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创新平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3%,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项。
在创新驱动下,盛虹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生产的差别化涤纶长丝、EVA等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展望未来,盛虹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努力打造世界级企业。
到2025年,盛虹计划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新材料业务占比超过50%。公司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在新材料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可以预见,随着盛虹在新材料领域的不断深耕,这家曾经的“纺织巨头”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那么,盛虹的转型之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盛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勇于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