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数码游戏家居教育娱乐生活时尚旅游社会情感汽车健身育儿科技自然历史文化国际宠物财经星座体育

1927年文化界发生了什么?

|2025-02-01 12:12:56|浏览:33

在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一大批革命的文化工作者陆续聚集到上海,使上海成为这个时期的革命文化中心。

1927年冬,由蒋光慈、钱杏屯、孟超等人创办了太阳社,由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等人创办了创造社。这两个革命文学团体的成员虽然大多数是党员,但他们无论在政治经验、马列主义水平,都处于幼稚阶段,加之受国际、国内“左”倾情绪的影响,表现了较为严重的急躁情绪与宗派主义情绪,特别是对“五四”以来有成就的进步文化人士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甚至持贬低和否定的态度,视为异己力量进行攻击,鲁迅、茅盾等人也对这两个团体的某些主张提出过尖锐批评。

为了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的统一领导,团结和组织广大的进步文化工作者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1929年下半年,党的江苏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成立一个统一的文化界组织的指示精神,在上海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1930年初,我党根据进步作家统一自己组织的要求,在“文委”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多次酝酿和讨论,于3月2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并决定成立马克思文艺理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创办《萌芽月刊》、《拓荒者》等刊物。

在“文委”的领导下,又相继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和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为便于统一领导这些组织和团体,“文委”于1930年10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参加“文总”的共有八个左翼文化革命团体,其中阵容最大、最为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是“左联”和“社联”。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及其所属团体,是党领导下的文化界的统一战线组织,团结和争取了大批左翼文化工作者,同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锻炼造就了一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队伍。

1927年6月2日,中国文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正值学术生涯巅峰的王国维,突然在颐和园昆明湖沉湖自杀了。

消息一经传出,顿使海内外学界同声哀悼。但人们在痛惜他“中道而废”的同时,更想知道的是,他究竟为何而自杀。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此案,也已然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大“公案”。

西哈西哈
02-01 12:12优质作者
关注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