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25-02-11 14:59:20|浏览:46
冬去春来。春天里大自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枯萎的小草绿了,干枯光秃秃的树干枯枝发新芽,漫山遍野的野花开了,冬眠的动物们醒了。
大寒节气是我国古代祖先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冷的时候,大寒一过,预示来年就要到了,春天的气息慢慢来临,冰雪融化,草木发芽。
1、气温升高,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气候。
2、农作物生长旺季,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3、人类多会更加好动
天高气爽,阳光明媚,在春风阿姨和春雨姑娘的滋润下,小草从地下迫不及待的探出头来,换上了一件绿衣裳,是那么的可爱,小草开始迅速的发芽长叶,几天过后小草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唐朝 韩鸿《寒食》
释义: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 王安石《甘露歌》
释义:折下握在手中的一枝花,香气四溢,应该是人间没有的吧。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楼春》
释义:绿色杨柳上轻飘着寒烟,枝头上红杏盛开,增添春意的热闹盎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释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 王安石《咏石榴花》
释义: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释义: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 林逋《山园小梅》
释义: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释义: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 乐府古辞《孟珠》
释义:阴历春天2-3月,刚发芽长出来的草颜色和绿水的差不多。主要描写的是一种意境,初春,小草刚萌芽,一种蓬勃的生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春天来了,草芽绿了,树木绿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衣服。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可爱的鸟儿们往南飞。
春天来了,好多花儿都开放了,长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远远就闻到了花儿散发的香气。
春天来了,厚厚的冰雪融化了,溪流欢腾地流向远方。
状态,色彩。
观察大自然事物的变化,可以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状态,二是色彩,例如,树木由仟长高,禾苗由小长大,这都是状态变化,
春季桃树开花,树枝上满是淡粉色、深粉色或白色的花,散发出迷人的花香;夏季花朵基本上已经凋谢,枝叶变得更加茂盛,树上长满绿叶,会结出已经成熟的桃子;秋季桃树的叶子开始变黄并且慢慢掉落;冬季桃树的果实和叶片基本全脱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树干。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鲜花次第开放。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春天,小河里的冰化了;春天,小鱼在河里游了起来;春天,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春天,雪化了,麦苗长得更快了;春天来了,小朋友出来玩耍了;春天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
春风吹,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春风吹,春风吹,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春风吹,春风吹, 吹得小雨轻轻地下, 我们都来栽树种花。
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树叶发青了,鸟儿快乐了,孩子们跳起来了,一切都欣欣然的充满了活力!“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天植物的变化特点:
1.柳树芽偷偷地从柳条上钻了出来。
2.菜园中生长着绿色的葵菜,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
3.柳树换上了一件绿色的春装。
4.桃花像怕羞似的,一朵挨着一朵密密地开放着。
5.玉兰花洁白无瑕,散发出阵阵清香。
6.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